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1 . 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了,连小石磨都抬走了,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
A.余粮收集制
B.企业国有制
C.固定粮食税
D.义务劳动制
2019-05-15更新 | 320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5届河南虞城高中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卷
2 . 有历史学家把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俄)迈向社会主义道路时的努力比作三个实验:“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以下各项与三个实验分别对应正确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工业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C.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
2019-05-09更新 | 661次组卷 | 23卷引用:河南省商城县上石桥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列宁曾指出:“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义的分配,不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我们不能实行退却,只去完成一些比较轻易的任务,那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这一认识是因为
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采取计划经济模式
C.收取固定粮食税
D.推行集体农庄制度
4 . 列宁说:“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任务。”材料中的“经济政策”是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D.农业集体化政策
5 . 历史上中苏两国曾经走过相似的道路,下面两图是前苏联和新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如果图中C=G,那么,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A.A=EB.B=HC.B=FD.D=H
2019-01-06更新 | 1092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7-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苏俄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情况:“自制造火车头至开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图全部由国家主持。积习既久,则索性由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律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根据材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状况出现在斯大林时期
B.该政策的目的是巩固苏维埃政权
C.该政策促进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D.苏联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2018-09-02更新 | 313次组卷 | 24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第十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列宁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照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按照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产品”是指
A.实行按劳分配原则B.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实行新经济政策D.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8 . 1919年3月俄共(布)八大制定的新党章指出“苏维埃政权现时的任务,是坚定不移地继续在全国范围内拥有计划的产品分配来代替贸易。目的是把居民组织到统一的消费公社网中,是最迅速、最有计划的劳动来分配一切必需品。”推行该分配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B.迅速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C.为推行农业集体化服务
D.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9 . 列宁曾说过,这是“踏上了真正社会主义的收购粮食的道路,使粮食不再是商品,不再是投机的对象”。这表明当时
A.粮食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经济保障
B.列宁认为社会主义不应有市场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符合人民利益
D.列宁试图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10 . “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其共同原因是
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B.过分地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远远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D.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