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苏俄国内战争期间,苏俄大批工人纷纷从城市逃往乡下,成为搞粮食投机的“背口袋的人”,居民的口粮大部分要靠“背口袋的人”来供应。从1918年末到1919年,“背口袋的人”对城市和工人居民点的粮食供应,在产粮省份占总量的58%,在缺粮省份占总量的65.2%。这说明(     
A.苏俄粮食短缺得到了解决B.经济政策不符合时局需要
C.巩固了城乡之间工农联盟D.推动了新的经济政策出台
2024-05-13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20年至1921年的苏俄农村出现了这样的场景:工人为了自身的生存,需要从农村取得粮食,而农民为了自身的生存,需要保卫自己的粮食,于是“红军和工人征粮队员往往被农民打死,而农民也因暴力抗征而遭枪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经济政策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B.苏俄农村社会阶级矛盾尖锐
C.余粮收集制导致了国家分裂D.农村经济十分衰败和凋敝
2024-05-07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
3 . 如表反映了1924—1939年苏联人口阶级构成的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苏联实施了(     
年份集体农民和合作化手工业者个体农民和手工业者资产阶级、地主、商人和富农
19241.3%75.4%8.5%
19282.9%74.9%4.6%
193947.2%2.6%0%
A.农业集体化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计划性经济D.新经济政策
2024-04-27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有资料显示,苏俄1920年煤炭开采量为870万吨,只比1899年稍多一点;生铁冶炼量为11.6万吨,比1860年减少二分之一;棉织品产量只相当于1857年的水平;许多铁路和桥梁被破坏,大部分机车和约占四分之一的车厢不能使用。这说明当时苏俄(     
A.农业集体化急需弥补资金B.工业增长速度受到体制制约
C.新经济政策影响十分有限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危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面所示为一名海军士兵在1920年致列宁的一封信中的部分内容。对此,列宁(     
在今年3月的一个月内,除给工人发了5磅面粉和3盒火柴外,别的什么也没有……市场价格高得惊人:面粉每普特15000卢布,土豆每俄斗1600卢布。工人所得仅800卢布,而且还得有买各种零碎物品的扣除……人逢饥饿是什么都能干得出来的。所有人都有一个新口号:“不管是什么政权,只要给面包就行!”
A.改善工人待遇以推进工业化B.积极探索社会主义过渡路径
C.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D.立即废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6 . 苏联(俄)历史上某个时期,中央先后收到农民的来信说道,"粮食收得太多,请给我们定个标准,要不我们会把春耕的种子都吃掉。"据此推断,这一时期苏联(俄)正在推行(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计划经济体制D.农业集体化
7 . 航空航天工业是一个国家科技、经济和国防实力的重要体现。苏联(俄国)是世界航空航天大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191519161917
俄国44568614321388
德国13484532818214123
法国5414469754923669
英国2451932614914421

材料二

甲:苏联国产飞机生产数量


乙:苏联航空工业拨款(万卢布)

1929193019311932
飞机制造989.81805.84892.45881.9
发动机制造531.8146436693861.5
科技研发028.11634.8986.5
人员培训00558.8604.1
总计15533272.311153.312055

材料三 在卫国战争的前三、四年里,苏联仅战斗机就生产了49500架而远超德国,二战结束时的国家航空制造业令世人瞩目,它确保了苏联在世界主要军事和航空市场中的领先地位。50年代中期,伊尔-28(M-28)轰炸机和图-16(Ty-16)中远程轰炸机也同时装备苏联空军,苏联空军“一夜之间”完成了喷气化改装。苏联从1945年战争结束开始,不仅以有效的方法赢得了航空制造领域的挑战,而且还在短短2年内,一跃成为除美国之外的一流航空大国。

——据刘凡、华盾《苏联航空工业的兴衰及启示》等

材料四



从“航空航天与国家的国际地位”的角度,解读苏联(俄国)航空航天业的发展。
2022-06-01更新 | 263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双语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前复习历史试题(世界近现代主观题)
8 . 苏俄(联)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经历了艰难的探索,关于这一探索过程,下列选项依次对应正确的是
政策特征
由于特定环境因素诱致.在体制和政策上凝结了列宁对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历史定位超前的一面。
它“重蹈俄国历史传统的老路”,打着保卫社会主义的旗号,极大地照搬并强化俄国历史上的“成功经验”
不是直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而是要在许多领域退向国家资本主义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苏联模式”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苏联模式”       新经济政策
C.“苏联模式”              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苏联模式”
9 . 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中提到“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这一提法说明列宁
A.认识到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脱节B.仍旧坚持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明确了把苏联建成工业国的任务D.准备放弃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10 . 列宁在谈到某一政策时说,“我们拿来这些粮食,为的是供给军队和养活工人,“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在禁止地方流传(指禁止自由贸易)方面走得太远了。这当然是一种错误”。这说明
A.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B.辩证地看待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D.试图改变国家经济发展模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