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十月革命后苏俄住房政策如表:
1917年11月内务人民委员部颁布了(关于延期偿付住房费用)的法令在故争时期和战争结束后3个月内,完全免除低收入工人和职员、前线战士家属的房租
1921年1月人民委员会额布+关于免除房租)的法令取消市有住房中工人、职员的房租
上述法令(       
A.根本改善了劳动群众的居住条件B.体现出管理住房的市场化思路
C.实现了对全部私有住房的公有化D.彰显了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
2023-07-06更新 | 63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

1919年4月12日,莫斯科喀山铁路编组车站机车库的13名共产党员和2名工人经过1夜的义务劳动,修复了3台机车。消息传出之后,引起了强烈反响。由于这天是星期六,参加劳动的又是共产党员及其同情者,故被称为“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列宁得知这一事迹后,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是“伟大的创举”,且进行了大力推广。列宁指出这一创举的意义就在于工人阶级不计报酬从事额外工作的共产主义精神,就在于工人阶级自觉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社会主义的经济条件和生活条件的首创精神。

——摘编自杨会清、任慧琴《党史上最早的“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

100年前的1919年,在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下发生了一件具有巨大历史价值的事件,这就是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历史已经过去了100年,这一事件似乎已经被历史的尘埃淹没,鲜有人提及。实际上,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具有的历史价值毋庸置疑,其具有的时代意义需要我们深入挖掘。

——摘编自辛向阳《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及其当代价值》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进行阐释。
3 . 1919年年初,苏俄明确规定“凡有余粮而不把余粮运到收粮站者一律宣布为人民的敌人,判处10年以上的徒刑,没收全部财产,永远驱逐出村社”。这一规定
A.使苏俄进入了共产主义B.不利于工农联盟的长久维持
C.是保卫苏联的非常措施D.遭到了农民自始至终的反对
4 . 1917年底,苏俄国内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企图扼杀苏维埃政权。主要产粮区、主要原料产地、石油中心、煤炭基地被敌人占领,交通运输陷于瘫痪,80%的工厂停工。材料可以用来说明苏俄
A.建立苏维埃政权不合时宜B.经济发展的落后性
C.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必要性D.自然资源较为匮乏
2021-06-19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三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5 . 1921年,俄国饥荒迅速席卷而来,这场饥荒引起坦波夫省农民叛乱。据镇压叛乱的图切哈夫斯基将军说,叛乱的主要原因是“对余粮征集制的不满以及在地方上拙笨地、甚至是极为残酷地执行余粮征集”。据此可知,当时苏俄(       
A.积极应对国内外敌对势力B.国家与农民关系亟待调整
C.社会主义革命已提上日程D.市场经济受到进一步排斥
2023-07-16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苏俄(联)的建设在探索中前进。列宁曾认为“以私贩粮食和投机倒把来反对国家收购粮食是资本主义复活并同共产主义进行斗争极其残酷的形式”。说明此时苏俄(联)
A.尚未找到正确过渡道路B.大力推行农业集体化
C.准备调整国民经济比例D.积极实施新经济政策
2021-07-07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实现国有化是列宁的根本想法,这就决定了在国家工业政策方面,是工业生产的军工化和国家经济的军事化,是随之而来的国民经济发展的“战时共产主义”性质。在粮食和农业领域的国有化中,余粮征集制的实质就是一场对“富农”的斗争,一种广义上的对俄国农村农民的战争。意识形态“国有化”是个精神问题,它涉及人们的信仰、传统、习俗、道德、文化等诸多方面的统一和集中。在“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形成了不砸烂旧传统、旧文化,就不能建设新传统、新文化,不砸烂旧基础,就无法建设新的高楼大厦的思想和行动。

——摘编自闻一著《俄罗斯通史》

材料二   在斯大林的发展思路中,五年计划是通过指令性计划贯彻其建立高度集中的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的意图。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苏联基本上形成了非市场取向的、以指令性计划为操作工具、以中央部门垂直管理为主要形式,建立在国家所有制基础上、高度集权的统制型经济。如果说,这种被简称为“计划经济”的特殊经济体制在一定时段和一定条件下也能取得某些突出的成就,那么,这种体制模式的缺陷也是明显的。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时期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基本内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列宁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斯大林时期“苏联模式”的共同作用。
2022-07-04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20年秋到1921年春,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爆发了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在西伯利亚、乌克兰和顿河流域等地都发生了农民反对苏维埃政权的暴力骚乱事件。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苏俄(       
A.敌对势力过于强大B.继续参加“一战”
C.政策严重脱离现实D.专制统治不得人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20年9月,苏俄政府对如何发展农民经济问题展开辩论,有人主张对农业生产进行国家调整,有人建议应该靠经济刺激,列宁提出“对农民的态度,捐税+奖励”。这反映出,当时的苏俄政府(     
A.开始反思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继续实行余粮收集制
C.着手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D.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
10 . 俄国革命采取了共产主义的形式,是因为新政府内受混乱的挑战,外受他国的攻击。人们的反应是任何一个国家受到围攻情况下的自然反应。当时新政府的反应是
A.实行余粮收集制B.征收固定粮食税
C.开始实施五年计划D.优先发展重工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