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7年的俄国处于各种交织的矛盾冲突之中,多年的战争把俄国推向了灾难的深渊,物价飞涨,社会躁动,彼得格勒最大的企业——普梯洛夫工厂的约3万名工人集会,并宣布总罢工……从俄历二月到十月,在8个月的时间里,布尔什维克党迅速强大起来,并在关键时刻及时地调整政策夺得了政权,在这方面,列宁的作用无可替代。纵观俄国的历史,十月革命的胜利是合乎民意和愿望的胜利,体现了这场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摘编自闻一:《俄罗斯通史(19171991)》

材料二   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问题,首先而且主要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工人阶级如何对待农民。……好多情况,使得农民处境特别困难、特别紧张,并且不可避免地加剧了农民的动摇,使他们从无产阶级方面倒向资产阶级方面。正因如此,我提出了一个决议案:“鉴于俄共第九次代表大会关于对合作社的态度的决议完全是以承认余粮收集制原则为基础的,而现在余粮收集制已经为实物税所代替,俄共第十次代表大会决定:撤销这项决议。”

——摘自列宁:《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19213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十月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列宁报告的背景及意义。
2023-07-11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政策实施两年期间(1918-1920年),受这项政策冲击最大的是农业部门和农民阶层,而所遇到的最大抵触也是来自于农民阶层,所遭受的经济损失最严重的部门也是农业部门。据此可知,该“政策"
A.并不适宜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B.牺牲农民利益支持工业化建设
C.因农民强烈反对而未付诸实施D.努力发挥市场作用但没能实现
2021-07-07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勇于自我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即敢于公开承认错误,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确保党始终前进在正确的政治路线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勇于自我革命的列宁”

1918—1920年,为了适应战争的形势,集中一切力量粉碎国外武装于涉和国内敌对势力的叛乱,俄共(布)和苏维填政权决定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虽为捍卫十月革命的胜利果实、巩固新生的苏维块政权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但随着实践的发展,严重的问题也暴露出来。面对这些问题,列宁认为“犯错误对一个先进阶级的战斗的党井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虚伪地不好意思承认错误和纠正错误"。在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列宁对战时共产主义的问题和失误进行了深刻检讨,并要求纠正它。列宁指出:“我们必须立即向广大农民群众表明,在决不离开革命道路的条件下,我们准备改变政策,使农民能够感到布尔什维克愿意不惜一切代价马上改善他们不堪忍受的状况。”这一政策便是新经济政策。

——摘编自王一娟、俞良早《列宁关于俄共(布)勇于自我革命的实践和思想》


根据材料,运用列宁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相关史实,围绕“勇于自我革命的列宁”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楚,史论结合)
2023-07-26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临夏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年8月底,瑞典一家报纸报道说,英国陆军大臣丘吉尔声称,将有14个国家要进攻俄国,因而不要很久,至迟到年底,拿下彼得格勒和莫斯科是有把握的。

——191912月列宁在俄共(布)第八次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二   1939年,英法苏三国政府进行谈判,丘吉尔呼吁与苏联和法国结盟,他告诫英法政府称:“没有强大的东方战线,我们在西欧的利益就不能有令人满意的防卫;而没有俄国,也就没有强大的东方战线。”


——摘编自徐瑞雪《浅析二战前丘吉尔对苏态度的演变》

材料三   194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他认为,中东欧国家受到苏联的“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号召运用各种力量和手段对付共产主义,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师教学用书》


概括英国对苏俄(联)外交政策的变化。
2023-07-1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列宁强调,“只有共耕制才是出路,现在我们的任务是过渡到共耕制,过渡到公共的大经济”。战时共产主义结束后,1921年4月列宁在《论粮食税》中首次表述了他的合作社思想,指出“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农业合作社),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随着新经济政策的实行以及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展开,列宁对合作社的认识逐渐深化,其合作化思想也逐渐完善起来,并对后来产生了一系列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曹英伟、卢婕《列宁农业合作化思想及其对中国农业改革的意义》

材料二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苏联当局在发展农业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但还是跟不上国内需求的增长。从“九五”计划(1971—1975年)期间农业的执行情况看,农业产量的增长率就已经放缓了,“十五”计划期间农业的表现更糟糕。“九五”和“十五”计划期间,谷物产量的增长都比既定指标差多了。为了弥补国内消费的短缺,苏联不得不大量从国外进口粮食。苏联购买的要在1972年7月1日到1973年11月1日交货的粮食已大约有3100万吨,它的硬通货价值在20亿美元以上。整个“九五”计划期间,谷物净进口为 5500万吨,“十五”期间达到1.02 亿吨。从 1973年起,苏联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粮食净进口国。

——摘编自赵健《20世纪70—80年代中苏农业体制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农业合作化思想形成的背景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70-80年代苏联出现农产品供应困难局面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苏俄(联)农业政策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2023-07-27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中苏是世界现代史上重要的社会主义国家,它们都曾探索过如何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我国是如何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其建立有何影响?
(2)有人说苏俄曾探索向社会主义社会的“直接”与“间接”过渡两种方式,“直接过渡”与“间接过渡”各是指什么?
(3)从中苏两国建立社会主义所有制中你有何启示?
2021-06-22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