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7 道试题
1 . 1953年,苏联农业单位面积产量仅为欧洲其他国家平均产量的1/3,苏联农业的落后严重制约了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的影响B.苏联模式的弊端
C.长期战争的破坏D.西方国家经济制裁
2022-05-04更新 | 395次组卷 | 22卷引用:山西省怀仁县第一中学(两校区)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学者指出,"实现强国梦是俄国人的夙愿,历代统治者都在试图实现这一梦想,十月革命后,联共(布)同样没有放弃这一理想,而险恶的国际环境更是加强了实现强国理想的决心,并且把以大力发展工业,尤其是以重工业为代表的强国理想同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该学者旨在论证
A.社会主义的建立具有历史必然性
B.战时共产主义是应对形势的必须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具有积极意义
D.计划经济体制是时代的客观需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苏联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大力推进科学教直事业的发展。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在文化建设方面投入239亿卢布,占国家全部预算开支19.9%,相当于工业拨款的一半以上。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文化建设方面投资已达1078亿卢布,1937年其占国家预算支出的比重提高到了29.1%,已经超过了工业的预算拨款额。苏联这样做的主要意图是
A.发展文化事业建设文化强国B.落实经济与文化同时并举的方针
C.加紧培养工业化急需的各类人才D.大力宣传苏联发展模式的优越性
2022-04-28更新 | 365次组卷 | 8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一战时连一辆汽车也造不出来的俄国,在二战时四年里竟生产了10万辆坦克,近14万架作战飞机和48万门大炮。一战时尚被人看不起的落后的俄国,二战后竟成了与美国并驾齐驱的超级大国苏联。这说明苏联(       
A.以军事工业作为支柱产业B.以雄厚的实力取得崇高的地位
C.为反法西斯做出突出贡献D.开创了卓有成效的工业化道路
2022-04-25更新 | 210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景胜学校(东校区)2024届高三10月考历史试题(A卷)
5 . 20世纪40年代中期,苏联加入了糖和小麦的大型国际商品协定以及部分普通商品的协定后,苏联专家认为“成立关于一切原料的统一的强大的商业协会可能成为反苏联的工具……苏联可以在所关心的一些商业协会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据此可知,苏联专家的认识
A.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B.加快融入全球经济的步伐
C.淡化美苏意识形态的冲突D.能够推进商业秩序的规范
2022-04-23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朔州怀仁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6 . 在当时的条件下,苏联没有集体农庄,就不可能实现工业化,而没有工业化,苏联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被击垮了。此外,集体农庄使人们的生活有了变化,“与集体农庄相伴随的新生活方式,如会议、谈话、宣传报告等现象,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比以往更有趣味”。这表明苏联农业集体化
A.符合历史的时代要求B.服务于工业建设需求
C.推动了社会主义改造D.维护了社会环境稳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28年苏联的机床进口占总需求的66%,经过两个五年计划的建设,1935年缩减为14%。这一变化说明苏联
A.基本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B.与西方的关系由缓和到逐步紧张
C.进口贸易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D.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2022-03-30更新 | 401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32年的一份会议记录中写道∶"乌克兰有粮,而这两位'钦差大臣'一定能把这些粮食征购上来";"是的,斯大林同志。庄稼不坏,所有的问题都在于收割和采购"。这次会议的历史背景是
A.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B.俄乌矛盾导致粮食短缺
C.苏联工业化步入高潮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爆发
9 . 1928年,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舆论宣传中,往往把工业部门描绘成战场的“前线”、“战役”和“突破口”,而工人则被组织成“突击队”;那些对工作任务持不同意见和不能完成任务的人,则被当作叛徒一样看待。这些宣传
A.说明苏联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B.表明苏联的阶级斗争依然尖锐
C.旨在激发苏联人民的工作热情D.使苏联的“一五”计划得以实施
2022-03-19更新 | 274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苏联经济学家普列奥布斯基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工业化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社会主义原始积累”的资金不能依靠掠夺殖民地,只能把小生产者当作“殖民地”。为此,苏俄(联)政府实行
A.余粮征集制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D.“新经济体制”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