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6 道试题
1 . 20世纪30年代时,世界范围的知识分子纷纷前往苏联进行参观,正如一位美国教授所说:“现在只有苏俄值得一看。别国,连美国在内,都是束手无策,唯独苏俄一往直前”。这一现象反映了
A.资本主义国家开始爆发经济危机
B.资本主义制度比苏联的制度落后
C.苏联市场经济体制赢得极大优势
D.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突出成就
2 . 下表为1931年春到1933年春苏联农民拥有的牲畜数量的变化情况(单位:百万匹、百万头、百万只)。这可以用来说明
牲畜种类193119321933
26.219.616.6
47.940.738.6
14.411.612.1
绵羊和山羊77.752.150.6

A.农业集体化不利于国家工业化
B.农业经济结构在不断调整优化
C.农业集体化阻碍了牲畜业的发展
D.农业集体化使农民利益蒙受损失
2021-06-14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名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3 . 下表是根据《苏联共产党员决议汇编》一书统计的数据,以下数据说明苏联农业集体化
A.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健康发展B.有利于打破帝国主义对苏联封锁
C.追求高速度缺乏实事求是精神D.推动了农轻重各产业的协调发展
2021-05-24更新 | 84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表4   1910—1990年部分国家经济数据表(单位:百万吨)

年份项目俄国(苏联)德国(联邦德国)美国英国法国日本
1910年原油产量11.30.127.90.3
钢产量3.313.126.56.53.40.009
1937年原油产量28.50.5172.90.4
钢产量17.719.851.413.27.95.8
1950年原油产量37.91.1266.70.10.3
钢产量27.312.187.816.68.74.8
1970年原油产量3537.5475.30.12.30.8
钢产量11645.0119.328.323.893.3
1990年原油产量55436371.9883.00.5
钢产量15438.489.716.519.0110.3

——根据(英)米切尔编、贺力平译《帕尔格雷夫世界历史统计》编制


请根据表4中两个或两个以上数据,提取一个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提取的历史信息进行说明。(要求:明确写出所提取的历史信息,说明需要有史实依据)
5 . 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发生达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斯大林(     
A.适时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适时实施了新经济政策
C.合理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021-03-05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如表为20世纪30年代苏联时期取得的部分成就列表,由此可知当时苏联
领域成就
自然科学瓦维洛夫的作物种类演化理论
物理学齐奥尔科夫斯基的火箭理论
物理学库尔恰托夫设计制造欧洲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社会科学整理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和《列宁全集》
文学出现了高尔基、托尔斯泰、奥斯特洛夫斯基等享誉世界的文学巨匠
A.制度优势的凸显B.初具争霸世界基础
C.各领域均衡发展D.工业化的成就巨大
7 . 全盘集体化运动使农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富农阶级被消灭,个体农民变成集体农庄庄员,分散的小生产变成集中的大生产,农业成为直接听从党政机关指挥的部门。这一变化
A.推动新经济政策落地B.改变了农业发展落后局面
C.有利于工业化的实现D.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8 . 伏特加、格瓦斯等传统饮品备受俄罗斯农民喜爱。20世纪20年代前半期,苏联曾经推行禁酒政策,但酗酒和自制烧酒现象依然盛行。30年代,苏联的档案文献中已很少提及手工酿酒问题,农民酒类消费量急剧减少。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公民道德水平大幅度提升B.经济政策变化的影响
C.法西斯侵略导致局势紧张D.经济危机波及苏联
9 . 对于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原因,学者们的观点如下表所述。这反映出
观点一新经济政策被斯大林抛弃,结果是苏联向军事共产
主义回归
观点二1930 年代的“大清洗”是导致斯大林模式形成与巩
固的一个重要因素
观点三俄国长期实行专制制度,集权与扩张的历史传统,
对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潜移默化地产生着影响
观点四斯大林个人品性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

A.以上学者的相关解释均不符合历史事实B.史学研究无法正确揭示历史事物的本质
C.学术研究对历史现象的解释缺乏客观性D.对历史事物的不同解释会影响历史结论
2020-12-16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夏县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十月革命后,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但也不乏遗憾。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09月列宁说,“要使每个农民家庭,连一普特余粮都不剩”,要把全部余粮交给工人国家。19213月列宁就农民交完税后再出售粮食一事说:“如果他们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应当加以阻挠。”

——摘编自《列宁全集》

材料二   苏联工、农业产品(部分)产量对比表

年份钢(万吨)煤炭(万吨)棉织物(亿平方米)谷物(万吨)
1928425.1355118.217330
19401831.716592.327.159564
增幅(%)330.08367.2549.0930.48

——据周荣坤等《苏联基本数字手册》

材料三   戈尔巴乔夫说:“当时不加快工业化进程是不行的。法西斯的威胁从1933年起就开始迅速增长。”“我国人民用他们在2030年代建立起来的力量粉碎了法西斯。如果没有工业化,我们就会在法西斯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境地。”

——陆南泉等《苏联真相》

材料四   1945年后)苏联工业的发展已出现停滞现象……其部分原因是,苏联的劳动力和能源日益匮乏。另一同样重要的原因则是官僚主义的计划不切实际,过于重视重工业,不根据消费的喜好和市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列宁两次讲话所体现的经济政策。
(2)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发展经济的方针,并概括这一方针的积极作用。
(3)据材料四,归纳1945年后苏联工业发展停滞的因素。综合上述材料,基于经济现代化的视角,说说你对发展工农业生产的认识。
2020-11-25更新 | 338次组卷 | 26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涑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