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7 道试题
1 . 1935年,苏联年轻采煤工人斯达汉诺夫在顿巴斯--处设备并不先进的煤矿创造了单日采煤量的世界纪录。此后,苏联全国各行各业迅速掀起一场追求高指标、高速度的劳动竞赛运动(史称“斯达汉诺夫运动”)。该运动的兴起反映出当时苏联
A.逐渐摆脱经济危机造成的困境B.工业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C.人民改变落后面貌的愿望强烈D.已具备战胜法西斯的物质基础
2 . 苏联1950年工业生产的水平超出战水平的73%,国民经济总值达到1450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二位,而且还有了自己的原子弹,消费品也有了很大增长。这一现象得益于
A.二战对苏联经济破坏较小B.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
C.斯大林经济模式的优越性D.二战后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2022-02-14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3 . 1930年前后,斯大林指出,“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甚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那些胡说必须降低我国工业发展速度的人,是社会主义的敌人,是我们阶级敌人的代理人”。据此可知,斯大林的论断
A.将经济发展与政治需要相结合B.以追求建设速度作为终极目标
C.推动苏联工业建设道路的开展D.导致经济政策转向了自由生产
4 . 苏联原来的汽车工业基础非常薄弱。1930年之后,在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帮助下,苏联汽车工业发展速度之快超过了其他任何工业部门。由此看出,推动苏联汽车工业迅速发展的因素是
A.苏联模式的成功运用B.反法西斯同盟国的援助
C.全球经济危机的契机D.新经济政策的部分保留
2022-01-27更新 | 194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5 . 从苏联建立到二战前,美国资本家为了获取利润向苏联进行大规模技术转移。如通用电器帮助苏联建设大型水电站,福特帮助苏联建立拖拉机厂。这表明苏联工业化建设
A.注重发展对外贸易B.取得引人瞩目成就
C.得到美国政府援助D.注意借助有利时机
6 . 苏联“一五计划”规定农业产值应增加50%,实际下降14%;煤炭、钢铁、石油、电力、拖拉机、汽车等的产量也没有完成原定计划。这表明当时苏联
A.工业优先战略未能真正实施B.经济发展受到国际环境制约
C.经济建设存在“左”的倾向D.小农经济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7 . 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之昂贵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苏联模式下
A.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体制不利于生产发展
B.工业化的加速发展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
C.单一的公有制体制阻碍了生产发展
D.工业化加速发展的同时忽视了改善民生
2021-10-25更新 | 381次组卷 | 3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以下是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投资分配表。(单位:亿卢布),表中数据的变化表明当时苏联
投资项目1922—1927年1928—1933年(总额为646)
工业(含电力,主要用于生产资料)52195
运输业2799
农业150232
冶金工业和机械制造业40

A.建立了投资平衡机制B.实现了各个行业的均衡发展
C.强化了农业优势地位D.改变了工业稳步发展的方针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的恢复资本主义,尤其在农业和贸易方面。……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28年,斯大林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农业方面,……苏联政府成功地消灭了几乎所有的私人农场,但集体化农业的产量却被证明是非常令人失望的。……苏联当时消费品不仅匮乏而且昂贵并且质量低劣。……尽管五年计划取得了成就,但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这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上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大多数西方人认为苏联不值得仿效的理由。
10 . 苏俄(联)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经历了艰难的探索。关于这一探索过程,下列选项依次对应正确的是
政策特征
由于特定环境因素诱致,在体制和政策上凝结了列宁对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历史定位超前的一面。
它“重蹈俄国历史传统的老路”,打着保卫社会主义的旗号,极大地照搬并强化俄国历史上的“成功经验”。
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历史过程,在计划与市场这一表层矛盾的背后是旧的意识形态和新的历史实践的冲突。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联模式”新经济政策
C.“苏联模式”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联模式”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