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1928年秋,苏联政府掀起了群众性扫盲运动;1931年2月,斯大林提出“技术决定一切”的口号,号召布尔什维克掌握技术成为专家。这些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A.提升国民的素养B.尽快实现教育现代化
C.助推工业化实施D.凸显社会主义优越性
2 . 斯大林执政时期,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该模式
A.促进了国民经济协调发展B.优先发展轻工业
C.推动了经济短期快速发展D.实行多种所有制
3 . 1929年起,苏联建立拖拉机站。拖拉机站拥有农业机械(如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拖拉机作业时间从1928年到1936年急剧上升了差不多100倍。苏联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加快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实现工农业协调发展
C.改善农业生产落后面貌D.适应工业化建设需要
4 . 1929年斯大林说:“当我们使苏联人坐上汽车,使农民坐上拖拉机的时候,我们还要看看,到那时哪些国家可以被评定为落后的国家,哪些国家可以被评定为先进的国家。”由此,斯大林这么说的依据是
A.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成就显著B.苏联农业集体化激发了积极性
C.新经济政策使苏联的国力强大D.苏联已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苏联学者曾针对苏联的体制指出:“所有这些变形的‘兵营式共产主义’的特点,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为之奋斗的自治社会主义和社会解放的理想是格格不入的。”这表明他(   )
A.充分肯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充分肯定了新经济政策
C.批判了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D.批判了斯大林模式
6 . 《全球通史》中指出:(30年代)“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此处的“独特实验”是指
A.实行余粮征集制度
B.按照五年计划组织经济建设
C.实行固定的粮食税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 . 1928年10月起苏联开始实施计划经济,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维埃的机器产量和金属制造业增长了14倍。到1940年,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另外一方面,集体化伴随着对富农的镇压,导致农业减产,粮食困难,1930~1935年政府被迫在城市实行凭证供应制度。这说明
A.集体化使农民为工业化付出代价太大
B.排斥市场调节不利于经济发展
C.斯大林模式导致国民经济结构不合理
D.计划经济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
8 . 罗斯福新政和斯大林经济体制的共同点是( )
A.国家干预经济B.利用市场发展经济
C.完全推行指令性计划经济D.计划和市场相结合
9 . 苏联工业化资金的重要来源是农业。苏联采取的与工业化相配合的重大举措是
A.余粮收集制
B.征收粮食税
C.农业集体化
D.农产品自由贸易
2016-11-21更新 | 533次组卷 | 18卷引用: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四中2018-2019学年高一第一学期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