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苏联到卫国战争前夕,电站占全国固定动力设备的73%,工作机器的电气系数达到82%,修筑了几千千米铁路和开凿了运河等大型工程,在荒凉的东部建立了新的工业区。这反映了苏联
A.商品经济繁荣B.工农业协调发展C.国际地位提高D.工业化成就突出
2 . 斯大林执政时期,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该模式
A.促进了国民经济协调发展B.优先发展轻工业
C.推动了经济短期快速发展D.实行多种所有制
3 . 1929年斯大林说:“当我们使苏联人坐上汽车,使农民坐上拖拉机的时候……我们还要看看,到那时,哪些国家可以被‘评定’为落后的国家,哪些国家可以被‘评定’为先进的国家。”由此可知斯大林
A.重视工农业的均衡发展B.对苏联工业化充满信心
C.重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D.帮助西方摆脱经济危机
2021-08-16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年天津市南开区高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4 .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苏联农业的主要困难还是来自于莫斯科的极度控制,苏联官员告诉农民种什么,何时种,何时育苗,施多少肥料,何时收割。”这反映了斯大林模式
A.全面实行余粮收集制B.放弃工业化发展之路
C.优先发展农村和农业D.过度强调指令性计划
2020-02-04更新 | 518次组卷 | 20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21年高中学业水平模拟历史试题(合格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摘自白居易《朱陈村》


(1)材料一反映的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基本模式是什么?有何特点?

材料二   

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开始的时候只有三分之一的省干起来,第二年超过三分之二,第三年才差不多全部跟上,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

——摘自《邓小平文选》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哪次会议后实行的?归纳它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斯大林认为,不是发展任何一种工业都是工业化,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是有计划地发展重工业,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1930年,斯大林又一次教导俄国农民,使他们明白共产主义制度是什么。他正式使俄国的农庄集体化,成立了农业合作社。

——人民网


(3)按照斯大林的规划,苏联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分别在工业与农业方面采取了什么政策或措施?
2019-04-23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天津市西青区2014年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历史试卷
6 . 下图中的第聂伯河水电站建于1927至1939年,是苏联工业化中的重要工程,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修建该水电站时,苏联领导人是
A.列宁
B.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
7 . 以下对“斯大林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建成标志着“斯大林模式”创建
B.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C.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唯一模式
D.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
2018-07-03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6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历史试题
8 . 下列关于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是
A.引发了经济和政治危机
B.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C.推动了工业化的迅速实现
D.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提供保障
2018-01-0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年12月天津市南开区历史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卷

9 . 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艰苦的探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集聚战争资源上取得的成功以及这一战时体制中体现的某些“共产主义”的做法使得列宁一度认为,“这条道路是正确的,一定能使我们获得巨大成就,保证我们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按照这一指导思想,1920年9月,俄共(布)中央给各省省委的信中强调:“下达给乡的征集额,就是余粮额,居民要用连环保的方式予以完成”;同时,俄共(布)中央还决定,严惩劳动中的逃跑现象,直至关进集中营。

—摘编自沈志华主编《一个大国的崛起和崩溃》

材料二在新经济政策中,我们向作为商人的农民作了让步,即向私人买卖的原则作了让步;正是从这一点产生了合作社的巨大意义。从实质上讲,在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条件下,使俄国居民充分广泛而深入地合作化,这是们所需要的一切。……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条件下,在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取得阶级胜利的条件下,文明的合作社工作者的制度就是社会主义的制度。

—列宁《论合作社》

材料三斯大林在1928年《论工业化和粮食问题》的演说中说:“农民不仅向国家缴纳一般的税,而且他们在购买工业品时还要因为价格较高而多付一些钱,这是第一;而在出卖农产品时多少要少付一些钱,这是第二。为了保持并加快工业发展的现有速度,保证工业满足全国的需要,我们不得不暂时征收这种税。”斯大林通过这种办法,使农民一半的收入交给国家。

—摘编自陆南泉等主编《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所涉及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措施。据材料一,苏俄继续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意图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列宁对合作社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新经济政策是如何向农民“让步”的?

(3)据材料三,归纳苏联发展国家工业化的办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实行的消极影响。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你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得出的基本认识。

10 . 有人说,苏联某一时期的经济实际上是一种“命令经济”而非“计划经济”,但却创造了工业化的奇迹。这种“命令经济”是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斯大林经济体制模式
C.新经济政策D.勃列日涅夫改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