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9 道试题
1 . 有人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
A.基本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C.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
D.揭露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属性
2019-06-11更新 | 146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5-2016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高中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26年,苏联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建设。斯大林强调苏联的工业化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不同,资本主义国家从轻工业开始的工业化道路是一条漫长的发展途径。因此,苏联选择的工业化道路是
A.用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B.以农业集体化带动工业化
C.实行公有制助推工业化
D.发挥市场机制促进工业化
3 . 1932年,全世界机器出口的1/2销往苏联,在苏工作的外国专家近2000人;1933年,苏联向西方国家贷款总额高达14亿卢布;1935年,出现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高潮。这些现象反映了
A.该时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
B.西方经济危机局面得到缓解
C.经济全球化得以加速发展
D.经济建设突破意识形态阻碍
2019-05-18更新 | 2866次组卷 | 29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文)
4 . 苏联在实施斯大林模式时实行了居民证制度,没有居民证及相关的证明文件,苏联公民就不能异地流动;居民证只发给城镇居民,农民则没有居民证。该制度实施的主要目的是
A.强化城市政权以镇压反革命
B.服务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C.加大劳动力的计划管理力度
D.杜绝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
5 . 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布哈林认为苏联长期内将是一种落后的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他主张苏联应该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他的观点
A.有助于苏联在短期内快速实现工业化
B.为赫鲁晓夫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C.坚持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走集体化道路
D.反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存在分歧
6 . 有人曾做过这样的统计和计算:俄国人每年花在排队买东西上的时间达300亿个工时,这还不包括花在裁缝店、理发店、邮局等候的几十亿个工时,就这300亿个工时来说,就足以使1500万人按每周40个工时计算劳动一年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可能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物配给造成食物缺少
C.斯大林体制的推行
D.经济发展水平整体落后
8 . 钱乘旦在《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中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下列各项能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有
①苏俄新经济政策   ②苏联斯大林模式   ③美国罗斯福新政   ④中国的改革开放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019-01-30更新 | 809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2-2013学年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9 . 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2019-01-30更新 | 3055次组卷 | 39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D.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2019-01-30更新 | 4900次组卷 | 55卷引用:吉林省公主岭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