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9 道试题
1 . 1927年,斯大林说:“我们无法预知帝国主义者哪天会进攻苏联,甚至阻扰我国的建设,任何情况下他们都能够用我们在技术、经济上的短处来侵犯我们,这是毫无疑问的”为此,苏联
A.确定加速发展农业的方针
B.制定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
C.积极用市场调节发展经济
D.大规模引进西方人才技术
2 . 某学者把苏联(俄)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做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面对现实的实验”应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斯大林模式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新经济政策
2019-08-09更新 | 130次组卷 | 31卷引用:2019年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3 . 20世纪30年代苏联和美国都进行了经济体制的改革,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和美国也都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对这两个不同时期的改革评述不正确的是
A.美国不断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说明其民主政治使其政府决策出现多变性
B.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和美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都强调市场与计划相结合
C.两个不同时期的改革都体现了国家选择经济发展模式时必须依据时代和国情的需要
D.20世纪30年代苏联和美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或干预
4 . 谈及苏联1932—1933年饥荒发生的原因时,波兰历史学家伊萨克・多伊彻这样说道:“他们(农民)屠宰的牝(pìn,雌性)牛有1500多万头,绵羊和山羊约4000万只,猪700万头、马400万匹。全国牲畜减少了一多半。”对此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A.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
B.政府应对世界经济危机的措施
C.农民反抗余粮收集制的行为
D.农民消极应对农业集体化运动
5 . 俄罗斯2008年版历史教材中提到:“新经济政策不是被‘取缔’的,而是由于它不能够承担如此沉重的任务被‘压垮’了”。“压垮”新经济政策的“任务”是
A.市场经济体制存在弊端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危机
C.苏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
D.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武装干涉
18-19高一下·江苏南通·期末
名校
6 . 1952年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肯定社会主义条件下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肯定社会主义制度下仍然要有商品生产,价值规律也仍然要起作用。这说明斯大林
A.意识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B.试图恢复新经济政策
C.开始了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D.否定社会主义公有制
2019·全国·二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33年,苏联宣布实行农产品义务交售制,规定集体农庄的首要义务是每年向国家交售相当数量的农产品,其中粮食的交售额占到产量的32%~43%,而国家付给的价格却低于生产成本。这一规定说明
A.余粮收集制的实施破坏了农业发展
B.一五计划期间政府加大了农业投入
C.工业化建设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
D.农业集体化运动提高了粮食的产量
8 . 1930年约有2万外国专家和技术人员到苏联工作,苏联有色金属企业的经理和技术经理几乎都由美国人担任。1931年苏联购买了世界拖拉机出口总额的90.5%,1932年苏联购买了世界出口机器总额的一半。由此可知
A.苏联经济建设严重缺乏技术人才
B.客观条件有利于苏联的经济建设
C.美国以邻为壑,转嫁危机至苏联
D.经济危机的负面影响波及到苏联
2019-07-10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必须加强党的领导,一切权力越来越集中于党。”该认识体现了苏联经济体制的特点是
A.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B.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市场经济是苏联经济的核心
D.计划体制之下的市场经济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