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7年下半年,在国内连续三年粮食大丰收之时,苏联却出现了粮食收购危机。对此,联共(布)中央内部发生了意见分歧。布哈林认为,问题在于国家计划指导方针的失误,与执行工业化方针、扩大对重工业的投资、减少轻工业生产和对农村商品供应有关。这些政策导致国民经济不同产业间的比例失衡,农业经济规模缩小、谷物生产停滞不前甚至是下降。斯大林则认为,恰恰不是工业化方针的错误,而是工业发展速度过慢,社会 主义积累太少,致使农村商品供应不足,再加上农村资本主义分子在新经济政策下对苏维埃政权发动的第一次严重的进攻,这才导致粮食收购危机的出现。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必须由个体农民经济过渡到集体的公共经济

——摘自刘宏《斯大林与布哈林关于新经济政策的争论及其当代启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布哈林和斯大林在粮食收购问题上的不同看法,并指出斯大林随后采取的经济发 展策略。
2 . 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奋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和他的战友们计划在这里创办一份大型报刊,站在无产者一翼来宣传革命主张,团结工人阶级。马克思这个计划是他还在巴黎时就已经酝酿了。为了标明报纸同当年著名的《莱茵报》的承继关系,把它定名为“新莱茵报”,又为了表示它同时也是代表当前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利益,加上了副标题:“民主派机关报”。

——摘编自张光明、罗传芳《马克思传》

材料二   列宁从瑞士返回彼得格勒后,起草了著名的“四月提纲",明确地提出了从资产阶级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方针。这年7月,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制造了流血事件,下令通缉列宁。1020日,列宁秘密回到彼得格勒领导起义。第二天,他就制定了武装起义的计划。116日晚上,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开始了。列宁来到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革命军事委员会所在地——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起义。117日,伟大的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天,列宁在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宣布了由他起草的《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摘编自梦梵《中外名人成长故事》

材料三   1929年至1932年期间,苏联工业增长了一倍多,而美国工业下降了42%,英国下降了12%,德国下降了89%,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下降了88%。1931年,全世界机器出口的1/3销往苏联,1932年,在苏联工作的外国专家近两千人,技术人员一万多人。苏联这一时期的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则近20%,在工业发展方面,的确像斯大林所要求的那样跑过了资本主义国家50年至100年的路程。

——摘编自王守海、王金存、林水源《世界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莱茵报”创办的政治与思想背景,并写出马克思与恩格斯在此前理论合作的三部作品。
(2)根据材料二,归纳列宁为十月革命所作的贡献,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月革命对俄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29-1933年西方与苏联经济发展境况产生显著差异的直接原因,并分析上述差异对20世纪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
3 . 随着工业化的展开和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主义运动也经历了曲折前进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生产的发展不是抽象力量所造成的必然结果,而是一系列人类非凡的智慧、努力和牺牲所缔结的果实。工厂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提高是史无前例的,但也给工人及其家庭和社区带来了许多痛苦。工人、政治领袖、记者和艺术家们,绞尽脑汁反复琢磨着工厂的意义。

——弗里曼《工厂与现代世界的形成》

材料二   只有在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的、很高的阶段,资本主义的某些特性开始转化成自己的对立面,从资本主义到更高级的社会经济结构的过渡时代的特点已经全面形成和暴露出来的时候,资本主义才变成了资本帝国主义。……不可避免的帝国主义战争使帝国主义陷于分裂并造成某些国家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从而使得无产阶级在最薄弱的环节冲破帝国主义链条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成为可能。

——摘自列宁19174月发表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材料三   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他们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列举近代英国工厂制度建立的标志性事件。针对工厂制度下工人的“痛苦”,英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法国的圣西门和巴尔扎克分别作了怎样的思考?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生产组织的角度,指出资本主义变成“资本帝国主义”的主要因素。简析列宁上述思想对社会主义思想和实践所起的重要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斯大林时期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的主要特点,并从体制角度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因素。从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角度,分析这一著作发表的意义。
2021-12-09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2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选考)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月革命爆发后,美国通过武装干涉、经济封锁等手段企图扼杀苏维埃政权。年轻的苏维埃意识到要在帝国主义的包围中生存,必须要建立强大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基础。但是,俄罗斯帝国时期建立的工业基础已被战火摧残殆尽,西方国家对苏联又采取经济封锁,工业的发展缺少国内和国际的有利环境。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经济大危机,美国等国家自顾不暇、商品滞销,需要扩展海外市场,这给苏联利用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和困境来引进先进的技术、人才、装备提供机会。

——摘编自兰庚泽《苏联工业化中的美国因素》

材料二   苏联一五计划开始后,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上由租让、合营公司的形式转为进口机器设备或者聘请外国公司承建工厂的形式。通过与美国公司签订技术援助协定,设计、装备苏联的重要项目。1929-1945年,苏联与西方国家共签订了217个技术援助协定,其中美国139个。1933年,在经贸关系改善的基础上,苏联和美国建交。当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后,苏联从美国引进的技术开始减少,1937年比1931年减少了87%,1937年进口机器只占国家总需求量的0.9%.

苏联在引进的项目上,成套设备过多,技术专利较少,消化、创新能力较弱。在引进的效率上,主管部门层层审批、办事拖拉,基层企业往往也缺乏热情。

——摘编自姜凌《苏联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特点》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工业化过程中引进美国技术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苏联对外国技术的引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苏联的经济建设给我们留下许多经验教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赫鲁晓夫在回忆20世纪20年代的情况时的心态就很能说明问题:“政策一付诸实施,混乱局面开始平息,饥荒也逐渐减轻,城市生活重新出现了生气,农产品开始重新上了市场的摊头,物价也下跌了。……然而,要我们自己去适应政策仍然感到十分困难,甚至很痛苦。”

——陆南泉、姜长斌、徐奎等主编《苏联兴亡史论》

材料二   苏联外交官亚历山大于1930年返回莫斯科,他震惊于首都的经济困境:大街上一片灰暗,餐馆和咖啡馆逐一消失,几乎找不到还在营业的商店,罕见的陈列橱窗里弥漫着萧条的气氛,除了纸箱和食品罐头,橱窗内什么也没有。店员在张贴“无货”的标签,所带的神情与其说是轻率,毋宁说是绝望。每个人的衣服都是破破烂烂的,其质量真是难以形容,我身上的巴黎西装让我不知所措、无地自容。什么都短缺,尤其是肥皂、靴子、蔬菜、肉类、黄油、脂肪类食品。

——摘编自【英】奥兰多·费吉斯《耳语者: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私人生活》


(1)根据材料一,描述赫鲁晓夫的心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斯大林模式在民生方面的特征。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苏联经济建设的认识。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商业的高度国有化,充分调动劳动群众的爱国革命热情,通过种种办法实现资本积累和计划的高指标,这些不仅是苏联工业化实现的手段而且还是苏联工业化道路的特点,但是苏联工业化道路最大的特色是拒绝从轻工业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这一“通常的”工业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牺牲农业和轻工业采取非平衡的经济发展政策来实现国家工业化。

——摘编自程又中《苏联模式的兴衰》

材料二   19512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会上,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要以重工业为中心。因为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工业相当落后,要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必须加速重工业的生产和建设。其次,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军事上威胁、经济上封锁、国际事务中敌对。为确保国家的独立和安全,必须加速发展包括国防工业在内的重工业。

——摘编自刘红《新中国建立60年来党探索工业化道路的历程与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特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目的。
2021-07-22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5年,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要消灭商品经济”。1921年,他又说:“商品交换失败了,我们要在许多经济领域退向国家资本主义,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退向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

——摘编自边丽冉《论列宁商品经济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其意义》

材料二   1929年被斯大林称为是大转变的一年: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已定,“一五”计划开始实施;急风暴雨式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全面展开;国有经济在工业产值中已经占了绝对优势。随着新经济政策被抛弃,苏联模式开始形成。强调经济增长的高速度,不惜一切代价迅速增加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但忽视效率。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国民经济中农、轻、重之间的比例一直为226,直到苏联解体。

——摘编自孙代尧《苏联模式的历史解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经济思想的变化及“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经济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发展模式的特点及其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8年,苏联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其间斯大林格勒施拉机厂建成投产,并逐渐成为苏联最大的国有施拉机厂,高峰期年产量占全苏一半以上,战时可转产坦克。该厂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从西方大量引进技术和机器设备--美国、德国建筑师和工程师提供技术指导,生产设备由美国引进。

——摘编白钱诚《人力资本生态论:危机中的人才流动》

材料二 1953年以前是苏联政治笑话的产生和初步发展阶段,1953年以后蓬勃发展,特别是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达到顶峰。“你知道这个笑话吗”成为苏联城镇民众的日常交流。最快的时候,“一则政治笑话在六到八小时左右便会传遏如莫斯科大小的城市”。

——摘编白《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政治笑话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建立发展的有利条件,并简婴概括其发展所体现的苏联经济建设的基本特征。
(2)从材料二中任选两则笑话,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们各自反映的现实问题.进而谈谈你对“政治笑话是一种特殊的历史文献”的理解。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苏联的兴衰留给大同崛起的启示。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纸币卢布值的稳定期不到3个月。1922年虽然还没有结束,但是稳定期已经持续5个月了。……一年来年农民不仅战胜了饥荒,而且交纳了大量的粮食税,现在我们已经得到几亿普特的粮食,而且几乎没有使用任何强制手段。在1921年以前,农民暴动可以说是俄国的普遍现象,而今天差不多完全没有了。……1921年春天,这两个城市(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的工人有过不满。现在已经完全没有了。

——19221113日列宁在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材料二   工业化开始阶段,重工业的投资占了苏联整个工业投资的3/4,重工业的固定资产增加了58%。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进一步扩大了工业建设的规模,工业总产值由435亿卢布增长到955亿卢布,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上升到77.4%;建立了部门齐全的大工业体系。苏联的第三个五年计划是从1938年开始实施的。由于希特勒德国的战争威胁越来越大,使苏联把愈来愈多的资金用于加强国防工业。到1940年,苏联国防工业产品的产量增长了1.8倍。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年来”苏俄经济建设的成效,结合所学,从政策的角度指出上述成效取得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斯大林执政时期工业化方针的要点,概述苏联20世纪30年代工业化的成果。
2021-11-05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胡佛政府与罗斯福政府政策比较表

胡佛政府罗斯福政府
农业1929年胡佛签署了《农产品销售法》,成立联邦农业局,发放5亿美元周转金贷款用于控制产品过剩、稳定价格,最终以联邦农业局资金不足而告终;19302月,成立了谷类稳定公司,试图通过收购过剩粮食来抑制价格下跌;1932年,敦促国会通过了调整耕地面积法令;签署《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导致各国施加报复性关税,国际贸易崩溃;次年,农业部发起自愿减少耕地面积的运动,呼吁所有农民自愿按需生产。最终均以农产品价格的持续下跌宣告失败。1933年,通过《农业调整法》,设立农业调整管理局,对食品与服装行业课税,视财政能力对降低生产产量的农民进行财政补贴;1933年从农产品加工费中抽出资金作为津贴,补偿减少棉花,小麦和玉米等种植的农民;1935年末相比1932年,农业净收入增加33.78亿美元
工业1929年末,为维持生产、保护就业,胡佛召开会议劝说各金融、建筑、制造业的董事们采取自愿原则维持现有生产水平,并维持大萧条爆发前工资水平;与劳动组织进行谈话,要求放弃增加工资的请求,并且承诺不组织,不参与罢工。在短期内,胡佛政府的谈话的确起到了稳定人心的作用,可是随着危机逐渐蔓延,工业产值一落千丈,工业陷入萧条。敦促议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蓝鹰运动防止由于盲目竞争引发的生产过剩,倡导公平竞争,为各企业明文规定生产规模、价格和销售范围;调整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限制,减少垄断,缓和阶级矛盾。1935年该法案被美国最高法院裁定违宪而废除。

材料二   斯大林在1929年说:“我们万马奔腾,迈向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扔掉我们俄罗斯古老的落后帽子。我们正在变成一个金属、发动机、拖拉机的国家,要让苏维埃人开上汽车,让农民坐上拖拉机,再让吹嘘自己文明的西方资本家试图赶上我们。”我(阿纳托利梅苏诺夫)是农民的儿子,后来成为政治警察,在白海运河担任狱警)对五年计划存有疑惑。我不明白,为何要迫使这么多罪犯,千生万死地去赶建运河,为何赶得这么急?有时,我感到困扰,但有理由相信,我们正在建设伟大的事业,不只是一条运河,而是一个全新的社会,光用自愿的方式是不够的。谁愿主动请缨来参加运河工作?我现在懂得,如此建设社会主义未免太严苛了,几近残酷,但我仍然认为这在当时是有道理的。

——摘编自【英】奥兰多费吉斯《耳语者: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私人生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胡佛政府应对危机的措施与罗斯福新政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斯大林体制的认识。
2021-06-05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豫西名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