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20世纪60年代,苏联立项拍摄电影《战争与和平》。在文化部长福尔采娃牵头下,工业部调配40家企业专门生产博物馆无法提供的易损瓷器和丝织品:罗蒙诺索夫瓷器厂据18世纪图纸重新开窑;轻工部门顶着原料压力制作出9000套西装、11000件纱衣、12000顶帽子和20万颗纽扣;女子宫廷礼服完全采用手工缝制。这说明了(       
A.苏联的工业发展日趋平衡B.美苏意识形态领域竞争激烈
C.计划经济体制的运转逻辑D.行政部门对市场的强力控制
2024-04-17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 湖南省多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2 .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苏联物价如下:小麦每公斤按9.7戈比(1卢布=100戈比)出售,马铃薯4.7戈比,蔬菜19.2戈比,牛肉20.3戈比,猪肉67.2戈比,牛奶25.2戈比,同时期的苏联全体职工月平均货币工资为64.2卢布,苏联出现以上现象是因为(     
A.斯大林时代的农业集体化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余粮收集制
C.新经济政策时期的粮食税D.赫鲁晓夫改革时期的农产品采购制
2024-04-06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3月)历史试题
3 . 1873年,日本成为最早接受格列高利历(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制定的历法)的非基督教国家,中国在辛亥革命后宣布接受格列高利历,但是法国在大革命时期曾废除格列高利历推行共和历,1929年苏联也曾用新的历法取代格列高利历。这说明(     
A.各国历法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B.宗教深刻影响各国历法选择
C.格列高利历精确性仍有待提高D.历法改革易受政治因素影响
2024-03-25更新 | 537次组卷 | 9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20世纪20年代,斯大林在批评“左”倾反对派时,一度提出“忽视农业利益、损害农业利益,就不能推进工业”的说法。同时,斯大林也一度赞成布哈林“不搞工农业剪刀差,靠工业自身积累完成工业化”的主张。斯大林的这些主张(     
A.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有益探索B.揭示了苏联工业化成就巨大的原因
C.在实践中促成了国民经济均衡发展D.开创了利用商品和货币的过渡道路
2024-03-14更新 | 268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3月份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有学者指出,新经济政策是“被中断的”,因为斯大林在20世纪20年代末就通过向群众意识中灌输“外部”和“内部”敌人形象的方式在国内营造了一种紧张的社会氛围,正是这种紧张的氛围证明了斯大林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采取非常措施的必要性。材料旨在强调(     
A.苏俄经济面临着困境B.苏联模式形成的原因
C.新经济政策的重要性D.苏联工业化的紧迫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07~1913年俄国在世界粮食出口中所占份额为45%,1963年以后苏联却成了粮食的净进口国,到70年代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80年代中期,每3吨粮食食品中就有1吨是用进口的粮食加工出来的。从美国进口的粮食要比苏联自己生产的粮食便宜一半。由此可知(       
A.完成工业化的苏联生产领先世界B.斯大林模式弊端明显
C.两极格局美苏争霸逐渐走向缓和D.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
2024-03-10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以来,研究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成为社会学者关注的热点,他们认为在自由主义的引导下,资本主义创造了工业革命的巨大历史功绩,代议民主制度也各有发展。与此同时,社会平等被忽视追求,人的个性却被淹没了,从而造就了新的巨大社会差异。于是各种各样的现代化国家发展理论应运而生,20世纪又被称作“政治实验”世纪。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等

材料二   中国在现代化历程上蹒跚……1964年,中国政府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口号,并在1975年得到重申。20世纪80年代,现代化理论从美国引进中国,受到了各方关注,也有学者认为在现代化理论研究与实践中要避免可能出现的偏向……中国政府提出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中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改编自《中国式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英国经济发展成就与政治发展状况。举出20世纪上半叶“政治实验”的两个实例。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述中国“蹒跚”的现代化历程,写出新时代我国现代化理论研究的新成就。
2024-03-09更新 | 168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学情检测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6年,苏联农业总产值达到1913年水平的118%,其中种植业产值为114%,畜牧业产值为127%。但从1928年开始,苏联国内出现了粮食收购危机。到19294月,收购到的粮食比上年同期还要少,连莫斯科的面包供应都出现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斯大林决心加速农村的集体化运动,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以便把粮食牢牢地控制在国家手里。“一五”计划结束时,有60%以上的农户加入集体农庄,集体农庄的播种面积占全国播种面积的70%以上;在主要产粮区,加入集体农庄的农户比例为80%—90%。19331月,联共(布)中央宣布:“把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大农业的轨道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

——摘编自陆南泉《苏联经济发展史简论与启示:从斯大林时期到赫鲁晓夫时期》

材料二   1952年,民主德国工业部门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50%,工业优势明显,呈现出典型的工业社会产业结构特征。同年,民主德国借鉴苏联模式开启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在这一过程中,国家通过大量的财政拨款为合作社提供更多的税费优惠政策、向合作社派送专业技术人员、补贴合作社社员收入,吸引农民主动自愿加入合作社。与此同时,国家还通过动员、教育、说服、许诺等方式引导农民加入合作社。在农产品收购制度方面,政府采用了双重价格体系,国家规定农户每年以交售价格向国家出售一定额度的农产品,超出交售额度的农产品既可以以收购价格出售给国家,也可以相对自由地在市场上出售。而且,在集体化期间一直保留了较高比例私有成分,甚至直到实现全盘集体化的前一年,私营比例依然超过一半以上。至1960年底,民主德国农业基本实现了全盘集体化。

——摘编自曾哲《民主德国农业集体化的特点及启示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民主德国两国农业集体化特点的异同。
9 . 苏联“一五”时期供应工人的计划储备食品按商业价格免卡零售。下表是食品凭卡和免卡每公斤售价对比情况。苏联这一举措(       

食品

面粉

植物油

凭卡价格

27戈比

1卢布26戈比

92戈比

免卡价格

2卢布

8卢布

2卢布

A.有利于增加工业建设资金积累B.推动了农业和轻工业的迅速发展
C.反映了产业发展重点开始转移D.体现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31年,斯大林认为优先发展轻工业“就是自杀”,“应当实行最高速度的政策”即创造“布尔什维克的速度”去发展重工业。否则,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据此推断,斯大林提出高速度发展重工业主要是基于(     
A.国家重工业基础薄弱B.服务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C.新经济政策存在弊端D.维护苏联民族独立的需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