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波轮船股份公司成立于新中国诞生之初的19516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波兰共和国合资创办的新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中波公司的成立在那个年代被赋予了特殊的政治和外交意义。1961年,中国急需进口粮食,中波公司当时仅有的7条货船直航美国、澳大利亚,不但运回了大批中国急需的粮食,还运回了急需的棉花种子和化肥。1980年波兰食品、猪肉供应短缺,中国以无息贷款方式支援波兰8万吨冷冻猪肉。8条装有冷冻猪肉的中波货船到达波兰港口时,波兰百姓奔走相告。

——摘编自《中波轮船股份公司:新中国首家中外合资公司见证中波友谊》

材料二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联政府采取了积极措施,在西方金融市场上筹集外资,同时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设立银行。但是,由于他们向苏俄政府提供贷款的条件非常苛刻,难以接受,所以,仅从少数国家(如瑞典、英国等国)得到少量商业贷款。1930年至1945年期间苏联大量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装备,在主要工业部门建立了一大批骨干企业。苏联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大型工业企业是由美国帮助建设的,几乎包括所有的经济和军事生产部门。

——摘编自罗宝泰《苏联建国初期如何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新中国和苏(俄)联引进外资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和苏(俄)联引进外资的共同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引进外资的认识。
2024-05-14更新 | 51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4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20世纪20年代,斯大林在批评“左”倾反对派时,一度提出“忽视农业利益、损害农业利益,就不能推进工业”的说法。同时,斯大林也一度赞成布哈林“不搞工农业剪刀差,靠工业自身积累完成工业化”的主张。斯大林的这些主张(     
A.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有益探索B.揭示了苏联工业化成就巨大的原因
C.在实践中促成了国民经济均衡发展D.开创了利用商品和货币的过渡道路
2024-03-14更新 | 269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3月份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6年,苏联农业总产值达到1913年水平的118%,其中种植业产值为114%,畜牧业产值为127%。但从1928年开始,苏联国内出现了粮食收购危机。到19294月,收购到的粮食比上年同期还要少,连莫斯科的面包供应都出现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斯大林决心加速农村的集体化运动,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以便把粮食牢牢地控制在国家手里。“一五”计划结束时,有60%以上的农户加入集体农庄,集体农庄的播种面积占全国播种面积的70%以上;在主要产粮区,加入集体农庄的农户比例为80%—90%。19331月,联共(布)中央宣布:“把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大农业的轨道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

——摘编自陆南泉《苏联经济发展史简论与启示:从斯大林时期到赫鲁晓夫时期》

材料二   1952年,民主德国工业部门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50%,工业优势明显,呈现出典型的工业社会产业结构特征。同年,民主德国借鉴苏联模式开启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在这一过程中,国家通过大量的财政拨款为合作社提供更多的税费优惠政策、向合作社派送专业技术人员、补贴合作社社员收入,吸引农民主动自愿加入合作社。与此同时,国家还通过动员、教育、说服、许诺等方式引导农民加入合作社。在农产品收购制度方面,政府采用了双重价格体系,国家规定农户每年以交售价格向国家出售一定额度的农产品,超出交售额度的农产品既可以以收购价格出售给国家,也可以相对自由地在市场上出售。而且,在集体化期间一直保留了较高比例私有成分,甚至直到实现全盘集体化的前一年,私营比例依然超过一半以上。至1960年底,民主德国农业基本实现了全盘集体化。

——摘编自曾哲《民主德国农业集体化的特点及启示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民主德国两国农业集体化特点的异同。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百多年间,中国因经济落后受尽帝国主义列强欺凌,尽快实现工业化是几代中国志士仁人的共识,随着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自然要将工业化置于首位。就当时来看,世界上成功的工业化基本上有三种:一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如英、法、美;二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如德、日;三是苏联。……上述三种工业化道路,与当时中国情况最相近、最可行的是苏联的道路。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二   与苏联一样,新中国选择了一条重工业优先的工业化战略。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最根本的是中国的重工业基础过于薄弱,这一事实所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被连年的战乱和外敌的入侵不断放大。旧中国工业生产所表现出来的轻型化结构非常明显,1933年在中国的工业资本中,制造生活资料的资本所占比重为92%1946年下降至88%,其中纺织业占35%、食品业占15%。也就是说,在工业部门内部,轻工业始终占据绝对优势,重工业的发展极其缓慢。不仅如此,中国经济还缺乏独立性,20世纪30年代一些重要的经济部门包括钢铁、电力、航运等,都受到了外国资本的干预和控制。

——摘编自郑有贵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2012)》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近代以来世界上三种工业化模式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选择苏联模式的工业化战略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有学者指出,新经济政策是“被中断的”,因为斯大林在20世纪20年代末就通过向群众意识中灌输“外部”和“内部”敌人形象的方式在国内营造了一种紧张的社会氛围,正是这种紧张的氛围证明了斯大林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采取非常措施的必要性。材料旨在强调(     
A.苏俄经济面临着困境B.苏联模式形成的原因
C.新经济政策的重要性D.苏联工业化的紧迫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