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赫鲁晓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 道试题
1 . 1956年苏共二十大制定“六五”计划规定,五年内生产资料生产增加70%,消费品的生产增加大约60%.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修改了“六五”计划,提出了要在3-4年时间里肉、黄油、牛奶产量赶上美国。这表明当时苏共
A.准确定位美苏差距加快工业发展B.力图消除斯大林模式的负面影响
C.试图把工作重心转移至经济建设D.逐步放弃与美国冷战的外交战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55年3月,苏共《关于修改农业计划工作的办法》的决议规定,给农庄农场只下达农产品采购量一项指标,其他生产计划均由农庄农场根据农产品采购任务与自己内部需要来确定。这项规定
A.有利于推动农业的发展B.提高了农业产品的质量
C.扩大了农作物种植面积D.实现了农产品足量供应
2021-04-19更新 | 293次组卷 | 6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验收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苏联中央和地方管理的企业占全国工业总产值比重变化(%)
年份中央管理的企业地方管理的企业
19506733
19555347
19564555
1960694

据表推知,赫鲁晓夫改革
A.赋予地方企业更多自主权B.限制了中央企业的活力
C.改变了计划经济管理体制D.加剧了经济的畸形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57年,赫鲁晓夫对工业的管理体制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改组”,用地方行政命令代替中央命令。改组后,苏联的工业管理体制从部——总管理局——企业,改变为经济行政区——国民经济委员会——管理局。这次改组旨在
A.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B.改变国家管理企业的行政办法
C.给予地方一定的自主权D.推动经济管理的市场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62年9月,利别尔曼在苏共中央机关报《真理报》上发表了《计划·利润·奖金》,文章建议利用利润、奖金等经济手段推动企业的生产发展;国家下达企业的生产计划只限于产品数量和交货期限两个指标,其余完全由企业自定。这一文章的发表
A.表明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开始被打破B.表明扩大企业自主权已为苏共中央所认可
C.推动了苏联建立市场经济体制D.推动了赫鲁晓夫在全国推广玉米种植
6 . 从1953年到1963年,苏联的农畜产品共提价6次……1965-1979年,农产品共提价7次(分别在1965、1969、1970、1975、1976、1978和1979年)。苏联政府的这一做法
A.有利于缩小工农业的差距B.改变了斯大林模式
C.消除了农民的不满情绪D.加速了重工业的发展
7 . 1952年到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这是
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B.适应“新经济体制”的需要
C.应对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措施D.改革侧重点放在农业的结果
2020-10-13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 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指出:“ 赫鲁晓夫揭露的、批判的并力图战而胜之的是斯大林,而不是斯大林主义。也许,他真诚地相信只要揭露斯大林,他就解决了使社会从过去的极权主义桎梏中解放出来的全部问题。”作者意在
A.揭露斯大林体制的弊端B.批判斯大林的极权统治
C.指出赫鲁晓夫改革的局限D.探讨苏联解体的历史根源
9 . 1953—1958年苏联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如图可说明苏联这一时期
A.农业集体化运动有所扩大B.改革重点在于发展农业
C.斯大林模式仍具明显优势D.赫鲁晓夫改革初见成效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斯大林逝世后,苏联党和国家面临一系列问题,对斯大林登峰造极的个人亲拜,以及由此引起的民主法制的破坏、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不正常状态,使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到很大的压抑。赫鲁晓夫上台后对斯大林的政策作了一些调整,却遇到了一个现实问题,即如何对待斯大林及斯大林模式。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解决,改革就难以进行。

——摘编自【俄】亚历山大佩日科夫《“解冻”的赫鲁晓夫》

材料二 马克思曾设想的社会主义是国家的权力日渐缩小,自治机构的权力日趋扩大。1950年,南斯拉夫颁布《工人自治法》,由国家所有制开始转变为所谓的社会所有制。1963年,通过第三部宪法,决定所有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也实行自治原则,并允许共和国和自治省行使主权。1953〜1963年,南斯拉夫经济发展的速度达到了世界最高水平。从1971年开始,又实行“国家集体元首制”和“议会代表团制”,提出要把企业改造成为劳动者的自由联合体,实行联合劳动,成立联合劳动组织。但是,改革也导致本位主义与分散主义盛行,最终把这个国家拖向了瓦解的深渊。

——摘编自江春泽、汪丽敏等《南斯拉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赫鲁晓夫改革的历史背景,并说明赫鲁晓夫在“现实问题”上所采取的重要行动及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改革与赫鲁晓夫改革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并分析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