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赫鲁晓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下表是苏联年均经济增长率变动情况,该表说明苏联(     
项目1961--1965年1966-1970年1971--1975年1976—1980年
社会总产值6.57.46.34.2
国民收入6.57.85.74.3
工业产值8.68.57.44.4
农业产值2.23.92.51.7
居民人均实际收入3.65.94.43.4
A.仍未根本突破传统体制B.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C.居民消费需求基本满足D.经济改革政策持续
2 . 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给苏联经济造成的困难,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经济改革。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是(     
A.优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B.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
C.发展重工业以进行军备竞赛D.力图解决计划经济造成的弊端
2023-01-19更新 | 732次组卷 | 97卷引用:黑龙江哈尔滨市依兰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1954年,赫鲁晓夫决定在开荒地区新建大批国营农场,同时将经济困难的集体农庄改为国营农场。1958年决定大规模合并集体农庄,集体农庄数由1953年底的93256个合并到1958年底的69129个。这些措施
A.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突破斯大林经济模式的束缚D.超越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
4 . 1956年苏共二十大制定“六五”计划规定,五年内生产资料生产增加70%,消费品的生产增加大约60%.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修改了“六五”计划,提出了要在3-4年时间里肉、黄油、牛奶产量赶上美国。这表明当时苏共
A.准确定位美苏差距加快工业发展B.力图消除斯大林模式的负面影响
C.试图把工作重心转移至经济建设D.逐步放弃与美国冷战的外交战略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2年到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这是
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B.适应“新经济体制”的需要
C.应对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措施D.改革侧重点放在农业的结果
2020-10-13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1963年苏联粮食产量比1962年减少3270万吨,1964年苏联被迫增加了粮食的进口。这反映出
A.赫鲁晓夫改革措施具有盲目性B.斯大林体制弊端的日益显露
C.农业集体化挫伤了农民积极性D.美苏争霸制约苏联经济发展
2020-07-06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它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
A.改变了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
B.改革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C.促进了苏联重工业的发展
D.一定程度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2019-07-13更新 | 213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6-2017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卷
8 . 1957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撤销汽车工业部、机器制造部等7个全联盟部,保留了航空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等6个全联盟部,在地方设立了105个经济行政区,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
A.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B.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C.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D.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
2018-06-10更新 | 5600次组卷 | 6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22-2023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
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
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2018-06-09更新 | 6366次组卷 | 85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戈尔巴乔夫在《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中说:“他是改革的先驱者。他第一个推动了改革进程。他留下的主要东西就是使斯大林主义失掉了声誉……这是改革得以开始的前提和条件之一。”戈尔巴乔夫评价的是
A.列宁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罗斯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