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赫鲁晓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给苏联经济造成的困难,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经济改革。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是(     
A.优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B.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
C.发展重工业以进行军备竞赛D.力图解决计划经济造成的弊端
2023-01-19更新 | 757次组卷 | 98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进贤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59年,苏共通过的发展规划规定:1959—1963年国营农场的农产品成本应降低2.1%,但实际上却提高了24%、严重缺粮和缺饲料,导敛大量牲畜被屠宰,结果使肉、油、蛋及其他产品严重缺乏。这说明当时苏联
A.斯大林模式的影响根深蒂固B.公有制经济主导地位已被削弱
C.经济改革重点尚未转向农业D.地方经济自主权并未得到扩大
3 . 1962年,苏联教授叶·利别尔曼在《计划·利润·奖金》一文中提出:“充分地挖掘企业的生产潜力,把按品种的产量计划和交货期限计划下达到企业……赢利率越高,奖金就越多;企业自己编制的赢利计划越高奖金也就越多。”这一主张
A.体现了新经济政策精神B.系统推进了工业化建设
C.冲击了公有制主体地位D.符合当时经济发展需要
4 . 赫鲁晓夫执政期间,几次合并集体农庄,还把一大批办得不好的农庄转入国营农场,在垦荒的过程中建立了许多新农场。这反映出这一时期苏联改革
A.开创了农业发展的新模式B.未摆脱苏联原有模式影响
C.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适应了工业化的迫切要求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共中央在1983年下发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它的主要精神:①稳定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改革人民公社体制。②搞活经济,继续放宽某些政策,走全面发展、综合经营的道路。总之,“就是要按照我国的国情,逐步实现农业的经济结构改革、体制改革和技术改革,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农业发展道路。”经过一年的实行,农业生产获得了创纪录的丰收,农村工作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

——摘编自《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   1953年9月中央全会上,赫鲁晓夫就提倡种植玉米。1955年他在中央全会的决议中指出“玉米是最高产的作物,应该在我国所有地区广泛推广”,要求到1960年播种面积至少扩大到2800万公顷……有些地区的玉米完全被冻死或者干死,没有任何收成。1956年农业丰收,这一特殊情况使赫鲁晓夫头脑发热,1957年5月,他未经中央讨论,在列宁格勒一次集会上宣布三四年内按人口平均计算在肉类、奶类和黄油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的惊人目标。这一目标遭到苏联党内一些人和经济学家的反对,也受到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的嘲笑,他却还是一意孤行。19571964年苏联人均肉类产量只从37公斤增至40公斤,美国1961年人均肉产量却有100公斤,三四年内在肉类生产上赶超美国的目标成了人们的笑料。

——摘编自唐士润《评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农村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赫鲁晓夫农村改革的特点,综合中苏农村改革说明发展现代农业要注意的因素。
6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的农业投资在国民经济基建投资总额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其中1961一1965年是9.8%,1966一1970年为23.4%,1971一1975年则是26.5%,这在当时世界各大国中居首位。这说明当时苏联
A.农业经济呈不断发展态势
B.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农业助力
C.承受来自美国的巨大压力
D.改变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
7 . 赫鲁晓夫在上台之初说:“我们共产党员……好像是布道的神甫,许诺说天上有个天国,可眼下却没有土豆吃。……我们又不是神甫,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应当在地面上给予这种幸福。”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   
A.赫鲁晓夫批评斯大林经济体制存在的一些弊端
B.反映农业集体化的消极影响日益明显
C.赫鲁晓夫决定全盘否定斯大林体制,对苏联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D.表明赫鲁晓夫试图改变苏联农业的落后状态
8 . 一些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看来,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以后,才能得到我们充分的理解和尊敬。”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 )
A.彻底冲破了苏联原有模式的束缚
B.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
C.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
D.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苏联的军事力量
2016-11-27更新 | 575次组卷 | 18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材料结论
A在1720—1820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总值中所占比重的年增长率,高于整个欧洲地区。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远高于英国
B普法战争中普鲁士军队在色当俘获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及其亲率的近十万法军。先进的社会制度是夺取战争胜利的必要条件
C苏联粮食产量1954年为8560万吨,1956年为12500万吨,1958年为13470万吨。赫鲁晓夫的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D“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以来的20年间,三个经济体间已发展出更宽、更深、更高效的供应链。三国互惠,使墨西哥一跃成为发达国家

A.AB.BC.CD.D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