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赫鲁晓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9 道试题
1 . 1961年—1975年苏联农业投入情况表
年份1961—19651966—19701971—1975
国家及集体农庄为发展农业投入资金(10亿卢布)6.311.719.5
拖拉机(千辆)170235287
收割机(千辆)575970
载重汽车(千辆)52102187
无机肥料(百万吨)164065

上表数据反映的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希望改变农业落后的面貌
B.解决重工业产品过剩问题
C.加大农业生产的投入力度
D.优化工业化中的资源配置
2 . 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共同之处主要是
A.侧重改善民生B.进行军备竞赛C.调整生产关系D.强化政府干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55年3月,苏联《关于修改农业计划工作方法》的决议指出:由各区执行委员会下达计划任务,由集体农庄和农庄庄员根据需要自行确定各种作物的播种面积……而国家计划委员会只负责农业发展的远景规划和协调平衡工作。该决议表明,当时苏联。
A.农民取得了生产自主权B.放弃了传统的农业体制
C.摆脱了农业发展的困境D.政府谋求增强经济活力
4 . 俄罗斯某学者指出:“赫鲁晓夫揭露的、批判的并力图战而胜之的是斯大林,而不是斯大林主义。也许,他真诚地相信,只要揭露斯大林,他就解决了使社会从过去的极权主义桎梏中解放出来的全部问题。”该学者意在说明赫鲁晓夫改革
A.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B.没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C.着力于批判个人崇拜D.没有进行总体的规划和科学的实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他想要同斯大林主义分手,但不是同这种制度分手。他虽同这种制度的创造者决裂,可是他崇拜由这位创始者所创造的世界。”这里的“他”
A.加强工业方面的部门管理体制
B.用市场调节方式管理经济
C.开始推行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
D.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自主权
6 . 赫鲁晓夫逐步改革农民义务交售农产品的制度,并于1958年最终取消了这一制度,新方法规定由国家用统一的办法向集体农庄收购农副产品。这一做法
A.突破了斯大林模式B.考虑了苏联经济发展实际
C.为工业提供更多资金D.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自主权
7 . 在走上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时,南斯拉夫遭到了众多社会主义国家的批判。但在1955年,赫鲁晓夫却承认“采取不同方式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是完全属于各国自己的事情”。这表明赫鲁晓夫
A.欲进行市场化改革B.认可社会主义国家的独立发展
C.在冷战中采取攻势D.放弃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控制
2020-07-30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中而不能自拔”。这里“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中而不能自拔”的主要含义是
A.未改变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
B.未改变苏联原来的社会制度
C.一味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D.未突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
2018-08-21更新 | 171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1年山东省济南市某重点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9 . 下图是20世纪苏联推广玉米种植,提高粮食产量的一幅宣传画。该作品反映了当时的苏联
A.农业领域的改革刻不容缓B.集体农庄的自主权有所扩大
C.农业经济的发展超越实际D.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得以提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布尔拉茨基在评价赫鲁晓夫时指出:“他谴责了斯大林,但是没有触及专横的政权机构;他批驳个人迷信,但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生育他的体制。”据此可知赫鲁晓夫改革
A.以政治体制改革为重点
B.有效防止了权力的专横
C.彻底消除个人迷信根源
D.尚未打破原有体制框架
2017-02-17更新 | 374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