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赫鲁晓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据统计,自1976年之后,苏联一直保持世界第一粮食进口大国地位。1976至1980年苏联的年均粮食进口量已超过2100万吨,1981至1983年达到3500万吨,1984年仅从发达国家就进口了3633万吨粮食。这种趋势说明(     
A.农庄农场体制改革已成必然B.美苏冷战在对峙中存在缓和
C.滞胀危机加速了经济全球化D.苏联已经实现产业结构转型
2 . 面对发展困境,苏联领导人曾作出了诸多改革努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赫鲁晓夫顶住了压力,勇敢地站出来揭露斯大林,破除个人迷信,成为苏联第一个改革者,在苏联历史上留下了不能抹杀的深深印痕。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对改革持积极态度,力图通过改革扭转经济下滑趋势。但从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开始,保守、僵化与停止改革的趋势日益明显。

——摘编自陆南泉《对苏联改革历史的回顾与再思考》

材料二   戈尔巴乔夫改革比中国改革起步晚,当时中国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但戈尔巴乔夫并没有吸取中国的经验,仍受制于传统社会主义理念,其出发点是反对私有制,反对市场经济,仍在完善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1987年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仍视市场为资本主义的,并没有超出当年改革的范畴,用国家订货代替国家计划,实质未变。

——摘编自左凤荣《对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主要原因的思考》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影响;分析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最终陷入困境的共同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严重缺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此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2022-08-02更新 | 248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新时代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1)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与1951年至1955年相比,苏联1961年至1965年的粮食年平均产量增长近50%,肉类的年平均产量增加60%以上,奶类年平均产副勤口70%以上。这些变化主要得益于(     
A.赫鲁晓夫改革B.农业集体化的完成C.美苏关系缓和D.斯大林模式的活力
4 . 如表为赫鲁晓夫时期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变化简表。苏联这一时期集体农庄与国营农场的变化反映了
时间 集体农庄数量(个)国营农场数量(个)
1953年 933004857
1965年3690011700

A.苏联农业取得了根本性进步B.赫鲁晓夫坚守全民所有制
C.苏联产业结构出现了大调整D.赫鲁晓夫扩大农民经营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5年以前的苏联,国家下达的生产计划指标多达280项,详尽规定各种农作物的播种面积、播种时间、技术措施、收割期限、产量等等;1955年起,国家放宽对农牧业的生产管理,只下达国家收购各类农畜产品的数量指标,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这一变化
A.使新经济体制得到了完善
B.配合了工业化战略的实施
C.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全盘否定
D.有利于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
6 . 1953年苏联农庄向国家和合作社出售种植业和畜牧业的收入为4亿卢布,1960年为16亿卢布,即在产品量增长0.6倍的情况下,收入增加2倍以上。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
A.彻底解决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B.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C.全面推进了农业的机械化生产D.对农业政策进行了调整
2020-07-2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1954~1958年苏联农业产值平均增长9.2%,谷物产量从8560万吨增加到13470万吨,平均每年增长12%……农民的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1958年的平均劳动报酬比1953年增长82%,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推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
C.制定“经济加速发展战略”
D.赫鲁晓夫农业改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