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赫鲁晓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53年起,苏共开始逐步调整农业收购制度,即降低义务交售制比例,提升国家采购比例。1961年,苏共又决定将农产品的采购方式改为合同订购,合同外的剩余农产品由消费合作社按地方市场价格向农庄购买。材料表明当时苏联(     
A.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B.旨在改革不合理的分配制度
C.试图调动农庄的生产积极性D.改变了集体农庄的生产体制
2 . 赫鲁晓夫上台后,针对当时国民经济发展失衡,重工业比例过大等弊端,从农业方面着手改革,用农产品采购制取代义务交售制,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减少农副产品生产指标数量;鼓励庄员发展畜牧业等副业。这些措施(     
A.充分利用了商品货币关系B.保证了社会经济结构协调发展
C.摆脱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D.有利于刺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 . 1961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二大上提出"两全"理论,即“全民国家”和“全民党”的理论,认为当时苏联社会阶级差别逐渐消失、“无产阶级民主正在变成全民的社会主义民主”等,该认识
A.助长了个人崇拜和集权体制B.为苏联改革提供科学指导
C.超越了苏联生产力发展水平D.符合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表是部分年份苏联中央和地方管理企业占全国工业总产值比重(%)的变化情况。据此可知,此时的苏联改革
年份中央管理的企业地方管理的企业
19506733
19555347
19564555
1960694
A.大力发展重工业B.改变了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
C.取得显著的效果D.赋予地方政府较多的自主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漫画名为《厨房辩论》。1959年在莫斯科举行的美国国家博览会的开幕式上,赫鲁晓夫和尼克松之间展开一场关于东西方意识形态和核战争的辩论, 因辩论是在厨房用具展台前进行,故称“厨房辩论”。 该漫画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
A.苏联的经济改革取得一定成效B.美国深陷越南战争,实力削弱
C.美苏经济军事实力相当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2021-12-21更新 | 19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好题精练3)
6 . 1961年,苏联政府通过的《苏共纲领》提到要对商品货币理论加以充分利用,但同样强调指令性计划,在所有制问题上,片面追求“一大二公三纯”。由此可知
A.苏联经济建设深受中国影响B.没有根本突破原有模式
C.斯大林重视发展公有制经济D.赫鲁晓夫改革毫无建树
2021-06-05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豫西名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7 . 1953年,苏联玉米播种面积不超过350万公顷,1954年扩大到430万公顷;1955年猛增到1800万公顷,1960年达到2800万公顷。同时,如《玉米,大军勇往直前》(下图)的宣传画大量出现。这些表明
A.苏联农业集体化得到进一步发展B.赫鲁晓夫改革具有“左”的倾向
C.农业和工业的不平衡性得到纠正D.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具有优越性
8 . 下图为1954—1963年苏联玉米种植面积和玉米产量统计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赫鲁晓夫农业改革
A.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B.注入了市场经济成分
C.改变了经济比例失调D.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
9 . 1953年苏联农庄向国家和合作社出售种植业和畜牧业的收入为4亿卢布,1960年为16亿卢布,即在产品量增长0.6倍的情况下,收入增加2倍以上。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
A.彻底解决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B.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C.全面推进了农业的机械化生产D.对农业政策进行了调整
2020-07-2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经济学家吴敬链这样评价苏联某次改革:这次改革的结果没有实质性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不仅如此,还打破了原有的经济秩序,加剧了地方割据、地方主义和本位主义泛滥,从而使经济出现混乱。他评价的是(   
A.斯大林改革B.赫鲁晓夫改革
C.勃列日涅夫改革D.戈尔巴乔夫改革
2020-05-15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