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赫鲁晓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52年,苏联集体农庄播种机械化程度达到87%,联合收割机收割的农作物达到了70%,休耕犁耕机械化程度达到了96%,棉花种植机械化程度达到了98%,但是1952年的粮食产量和一战前1913年粮食产量差不多。这说明
A.苏联工业化的成效显著B.集体农庄与工业化相适应
C.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D.新经济政策逐渐丧失作用
2021-05-08更新 | 354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62年9月,利别尔曼在苏共中央机关报《真理报》上发表了《计划·利润·奖金》,文章建议利用利润、奖金等经济手段推动企业的生产发展;国家下达企业的生产计划只限于产品数量和交货期限两个指标,其余完全由企业自定。这一文章的发表
A.表明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开始被打破B.表明扩大企业自主权已为苏共中央所认可
C.推动了苏联建立市场经济体制D.推动了赫鲁晓夫在全国推广玉米种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赫鲁晓夫上台之初对农业问题的基本评价是:苏联的粮食基本上是有保证的,但农业的一系列重要部门还处于落后状态,这种落后阻碍了轻工业和食品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是影响集体农庄庄员收入增长的障碍。赫鲁晓夫这一认识
A.是对斯大林体制原封不动的维护B.开创了苏联农业经济体制改革先河
C.根本上破除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D.正确地指出了苏联农业存在的问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赫鲁晓夫统治后期,同意用奖金、利润等手段刺激工业生产的建议,并开始试点,可惜他没来得及做就下台了。这表明苏联政府曾试图
A.废除对企业指令性计划
B.用经济方法来管理生产
C.放弃中央对企业的控制
D.加强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6 . 赫鲁晓夫上台后,首先对农村做了实际调查,对农业和粮食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农业改革。下列结论不符合其调查结果的是
A.农业生产管理体制松散
B.农民生产劳动积极性不高
C.农产品收购价格过高
D.农业发展不能满足人民生活需求
7 . 1952年到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这是
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B.适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
C.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D.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
2019-01-30更新 | 2883次组卷 | 3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为明学校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复习:专题六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8 . “在经济上,赫鲁晓夫建立了地区经济委员会,给工厂管理者赋予更大程度的自主权,并激励他们提高效率和利润,以求放松集中化的经济管制。”这表明赫鲁晓夫改革
A.系统纠正了斯大林体制弊端
B.深刻改变了经济体系的缺陷
C.根本上突破了原有经济体制
D.一定程度上运用了经济手段
2018-12-21更新 | 975次组卷 | 18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金口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据俄罗斯《权力》杂志记者报道,俄国政府在2007年版《<1945—2006年俄国现代史>教师手册》中下达了评价历史人物的指示:“斯大林——好(建立了垂直的政权,但是,没有私有制);赫鲁晓夫——坏(削弱了政权的垂直的性);戈尔巴乔夫——坏(毁灭了国家)。”下列与之相对应的说法是
A.斯大林的好是指实行了单一的公有制
B.赫鲁晓夫的坏是指大量种植了玉米
C.赫鲁晓夫的坏是指废弃部门管理体制
D.戈尔巴乔夫的坏是指承认市场作用
10 . 1957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撤销汽车工业部、机器制造部等7个全联盟部,保留了航空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等6个全联盟部,在地方设立了105个经济行政区,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
A.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B.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C.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D.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
2018-06-10更新 | 5619次组卷 | 6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