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赫鲁晓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面对社会经济危机,企业界对国家管制经济活动的种种“清规戒律”尤为不满,于是他们构成了强大的政治力量,要求变革。资本家感到过多的国家干预存在大量弊病,如弱化市场机制,不利于追求利润。20世纪70年代,美国卡特政府取消部分经济管制,开始了政策的初步调整,英国等国也有类似举动。经济理论方面,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崛起,其抛弃凯恩斯主义,重新强调市场机制和自由企业制度;政治理论方面,保守主义思想盛行,强调个人自由和传统价值观。新自由主义理论席卷西方,认为大规模的国家干预政策低效而危险,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摘编自齐世荣、廖学盛主编《20世纪的历史巨变》

材料二   勃列日涅夫政权对部分企业实行“扩权”试点,这一由当时的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主持的管理体制改革被称作“新经济体制”。所谓新经济体制,是试图在坚持中央计划经济框架的前提下,适度改变对企业管得过死的状况,通过以“利润”指标为核心的考核制度,它使企业在产品的供销和人员编制等方面获得一定的自主权,并促使企业加强经济核算,减少亏损。在推行新经济体制的一段时间内,苏联工业发展的经济效益有所提高,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的劳动生产率比20世纪60年代前半期提高了2.2%,在同期工业总产值增长率持平的情况下,国民收入增长率提高了1.6%。但是,以勃列日涅夫为首的领导层总体上思想观念趋于保守,在经济形势有所好转后即停止了改革。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20世纪70年代美苏经济政策调整的异同。
2022-01-01更新 | 227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性检测(三)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推行农业现代化是罗斯福政府的重要任务。“1929年已经处于萧条状态的农业收入下降到大约五十五亿美元”。在这一时期,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苏联的发展对美国的农业现代化产生了重大影响。政府给予农场主大量补贴以购买机械,1930-1940年,拖拉机的数量从92万台增长到156.67万台。在1930年用上电的农户约占农户总数的10%,这个占比到1940年年和1948年分别为34%、50%和近90%。罗斯福政府还设立了土壤侵蚀局,成立了一支资源保护团来防止肥力衰竭和土壤侵蚀。

——摘编自拉尔夫贝茨《1933-1973:美国史(上卷)》等

材料二   为了扭转农业的落后状况,赫鲁晓夫制定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来刺激农业的发展。1953年1954年和1955年的农业投资在国家整个投资中所占比重分别为15.5%、19.6%和23.5%1959年与1952年相比,农产品平均价格提高了两倍。1954-1956年,苏联开垦了近3600万公顷生荒地和熟荒地,1956年垦区收获了6300万吨粮食,占当年国家粮食产量的一半以上。从1955年到1960年,已有几十万公顷土地被风沙侵蚀。1962年,苏联自留地虽占全部耕地的3%,却生产了肉类产品的44%,牛奶的45%,蛋类的76%,蔬菜的42%

——摘编自高成兴《战后苏联经济》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时期推行农业现代化的原因及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