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赫鲁晓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开始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的主要原因是
A.斯大林模式弊端日益暴露
B.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C.苏共二十大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D.斯大林的逝世
2 . 苏联的发展:
(1)成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取得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巨大成就,相继爆炸了原子弹和氢弹;人民的教育和生活水平也有很大提高。
(2)问题:苏联____的政策没有变化,农业、轻工业落后的局面没有改观。
2022-09-20更新 | 37次组卷 | 2卷引用:课时29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和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纲要下-2023届湖南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3 . 苏共中央全会决定:“鉴于扩大玉米的播种面积具有重大意义(这是增加谷物总产量的最重要的潜力),全会认为到1960年必须把玉米的播种面积至少增加到2800公顷。玉米是最高产的谷物,应该在我国所有的地区广泛推广。”对这一决议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在一定时间内提高了粮食总量,缓解了人民生活困难
B.不符合客观实际,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C.说明苏共从实际出发,尊重规律,代表人民的利益
D.此决议的实施最终没有达到目的
2019-01-05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领航卷历史试题
4 . 1933年,苏联开始推行农产品义务交售制,规定集体农庄和个体农户按固定价格给国家缴纳一定数量的农产品。赫鲁晓夫上台后取消了义务交售制,代之以国家采购制,即利用商业系统对农户剩余农产品实行统一采购。这一制度的转变
A.部分承认市场的作用
B.完全突破斯大林体制
C.注重了调整工农业比例
D.为工业化提供更多资金
2018-12-24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斯大林去世后对苏联经济进行改革的第一个苏联领导人是
A.戈尔巴乔夫
B.勃列日涅夫
C.安德罗波夫
D.赫鲁晓夫
6 . 背景
(1)发展: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爆炸了原子弹和氢弹,人民的教育和生活水平也有很大提高。
(2)问题:苏联优先发展__________的政策没有变化,__________落后的局面没有改观。
(3)改革契机:斯大林逝世后,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联新领导人试图对旧体制进行改革。
2022-09-25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18-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必考知识清单与考点演练(统编版)
7 . 韦林斯基是见证苏联经济改革的一位农民。下列有关他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曾大面积种植玉米,却因气候原因歉收
②1966年以较高的价格向政府出卖了部分粮食
③1987年创办一家服装加工企业
④由于政府优先发展农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8 . 根据全俄舆论中心在2011年戈尔巴乔夫80岁生日前夕的调查显示,42%的被调查者认为戈尔巴乔夫在苏联解体中起了主要作用,对戈尔巴乔夫最激烈的批评来自俄共,他们一直将戈尔巴乔夫作为社会主义的背叛者、苏联解体的罪魁祸首。以上看法是
A.正确的,完全符合历史事实
B.片面的,夸大了个人的历史作用
C.错误的,叶利钦才是苏联解体的罪魁祸首
D.错误的,西方的“和平演变”才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9 . 下表为苏联部分年份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苏联当时
A.把发展农业作为经济建设重点
B.注重了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
C.大力垦荒和调整农业生产关系
D.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10 . “赫鲁晓夫是一个勇于否定过去而又不能彻底摒弃历史遗产的人物”,李鸿章曾自嘲为 “大清朝这座破屋的裱糊匠”。这表明赫鲁晓夫改革与中国洋务运动共同的失败原因是(     
A.没有彻底改变旧体制B.国家面临灭亡的危机
C.缺乏勇于变革的精神D.改革没有任何的效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