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赫鲁晓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       
A.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B.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
C.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D.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
2023-08-16更新 | 541次组卷 | 56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第四片区高中联考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赫鲁晓夫在《最后的遗言——赫鲁晓夫回忆录续集》中说:“人们在执行一个有很高职位的人的建议时过于起劲,以致把一个新开展起来的改进措施搞过了头。……有些干部想迎合我……他们不首先为农民作好适当的准备,就坚持大面积种植玉米。”这反映出(     
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B.苏联广大人民群众种植玉米积极
C.玉米运动促进苏联经济迅速发展D.赫鲁晓夫承担了决策者应有责任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3年6月的“农业信贷法令”把信贷业务合并为土地银行、生产信贷、中级信贷和合作信贷等四类,并且大大地扩大了当时的信贷范围。农业调整局把注意力集中于棉花、小麦、玉米的减产。联邦剩余产品公司收买剩余产品,把他们分配给各州救济机关;通过防洪工程划拨大批款项修建各州之间的公路,以及划拨大量资金使农村电气化以大力支持农业的办法。

——摘编自《美国经济史》

材料二   苏联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年份总产量生荒地的产量其他地区的产量
195382.526.955.6
195485.537.348.3
1955106.847.759.1
1956127.663.364.3
1957105.038.166.9
1958141.258.482.8

——据李明海等《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农业改革及评价》整理

中国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罗斯福新政中的农业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53—1958年中苏农业发展的共同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因。
2021-04-07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它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深陷旧时代”的主要含义是
A.未改变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B.一味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C.仍然实行集体农庄D.没有突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