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赫鲁晓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下表为苏联1953-1958年粮食总产量统计表。这说明当时苏联(     
A.人均粮食占有量不断增长B.农业集体化取得明显成就
C.农民生活水平有显著提高D.生产关系调整具有合理性
2021-07-20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闻一在《凯歌悲壮》一书中这样评述到:“苏联的出现和兴起是凯歌式的,无论对于过去的世界还是对于未来的世界,它的凯歌总是值得颂扬的;而苏联的没落和解体是悲壮的,其悲壮就在于它败于不该败、亡于不该亡”,全书共分五章阐述了苏联(俄)的经济政策。

目录

第一章   凯歌年代(19181920年底)

第二章   “退却”年代(19211926年)

第三章   剥夺年代(19281941年)

……

第五章   战后年代(1953-1964年)


结合所学知识,对目录中任意两章所反映的经济政策进行评述。(要求:1、明确写出每章经济政策名称。2、列举相关内容,并从目的和影响两方面进行评述)
2021-07-20更新 | 205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赫鲁晓夫执政后,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生产自主权,推行小组包工奖励制,又取消义务交售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放宽农民经营个人副业的限制。这些做法
A.以利益刺激调节农业生产B.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C.扭转了经济结构的不平衡D.不利于苏联经济发展
4 . 1953年赫鲁晓夫指出:“1940年粮食收购量为22.25亿普特,面1953年仅为19.5亿普待,同时,由于国民经济总体增长、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和实际工资的提高,谷物产品的消费量逐年增多。”这表明赫鲁晓夫
A.下放中央企业的管理权B.全盘否定斯大林模式
C.将把农业作为改革重点D.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59年,苏联把全国划分为105个经济行政区,其下属的国民经济委员会管辖的工业,产值占全苏(联)工业总产值的72%,而中央直接管辖的工业,产值急剧下降。据此可知,苏联这场改革
A.使苏联走上了市场经济道路B.放弃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C.对高度集中体制进行了调整D.推动了工业总产值的增长
6 . 1957年初,最高苏维埃决定将原属中央和加盟共和国各部管理的企业一律交给所在地区的国民经济委员会管理。对此,赫鲁晓夫信心满满地认为“放松中央控制会推动生产发展”。但是,执行的效果并不明显。出现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未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B.违背了斯大林的工业化模式
C.苏联工业结构发展的失衡
D.美苏争霸激化苏联国内矛盾
2019-07-15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下图为苏联农业生产方面的统计数据示意图。该示意图反映出
A.新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发展B.农业总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
C.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得到缓解D.赫鲁晓夫改革推动农业发展
8 . 一些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看来,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以后,才能得到我们充分的理解和尊敬。”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 )
A.彻底冲破了苏联原有模式的束缚
B.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
C.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
D.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苏联的军事力量
2016-11-27更新 | 575次组卷 | 18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下列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正确的是
A.彻底冲破了个人崇拜的束缚
B.试图突破旧模式,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C.开垦荒地和玉米运动成效明显
D.农业方面成效明显,工业方面无所作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