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赫鲁晓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这主要是指赫鲁晓夫
A.揭露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B.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C.未根本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D.进行工业体制改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俄罗斯《20世纪祖国史》中曾这样评价赫鲁晓夫:“他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就像他的黑白两色大理石的墓碑,具有两面性。”这里的“两面性”在其改革上表现为
A.改革取得了成效,但未从根本突破斯大林模式
B.改革废弃了计划经济体制,放手发展市场经济
C.经济改革卓有成效,政治改革偏离社会主义方向
D.涉及经济、政治两个方面,但是重心在政治领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54年赫鲁晓夫在回答贝尔纳教授时说:“我知道,国外有人说,农业方面的新措施意味着苏联的整个经济政策有了根本改变。这种说法是不符合事实的。我们并没有放松对工业发展的注意,我们并没有因为农业而牺牲工业,工业部门将继续根据拟定的计划发展。在将来,主要注意力还是放在重工业上。”这表明赫鲁晓夫
A.仍然没有摆脱传统观念的影响
B.将改革重心放在发展重工业上
C.改变了为工业化而牺牲农业的思路
D.找到了增加消费品生产的有效途径
4 . 戈尔巴乔夫在其著作《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中说:赫鲁晓夫留下的主要东西就是使斯大林主义失掉了声誉……这是改革得以开始的前提和条件之一。因此,我承认改革是同赫鲁晓夫所做的事有一定联系的。这说明
A.二者的改革意图有相似之处B.二者的改革都突破了苏联的关键问题
C.后者的改革是对前者的改革的深化D.后者对前者的改革措施进行了模仿
5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1955年3月9日,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通过决议规定:现行的农业计划过于集中,规定的指标过多,国家应放弃对农业发展计划作不必要的详细规定,由各区执行委员会下达计划任务,由集体农庄和农庄庄员根据需要自行确定各种作物的播种面积,以及畜牧业的产品率和各种牲畜的数量,而国家计划委员会只负责农业发展的远景规划和协调平衡工作。
材料二:1957年7月4日,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通过决议,规定从1958年1月1日起,完全取消集体农庄庄员等个人义务向国家交售一切农产品的制度,改由国营和集体农庄合作社商业系统来购买集体农庄庄员等个人手中多余的农产品。
材料三:1955年1月31苏共中央决定:……(四)同意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关于在1956年将生荒地和熟荒地的播种面积扩大到2800~3000万公顷的决议……保证及时完成开垦生荒地和熟荒地的任务,因为开垦这些荒地是增加我国谷物总产量的巨大来源。(五)鉴于扩大玉米的播种面积具有重大意义(这是增加谷物总产量的最重要的潜力),全会认为到1960年必须把玉米的播种面积至少增加到2800公顷……
请回答: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况苏联五十年代农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2)你如何评价20世纪50年代的苏联农业改革?
2016-11-27更新 | 5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6 . 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下列选项能表明其“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的是(   
A.对工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扩大地方权力
B.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摆脱个人崇拜泥淖
C.推行“新经济体制”,企业获得独立自主地位
D.推行“加速发展战略”,以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