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赫鲁晓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如图所示问题一直延续至赫鲁晓夫时期,为解决该问题赫鲁晓夫采取的措施是(     

1928-1834年答物总产量和国家收购总量


A.实行收购制B.改行余粮收集制C.征收粮食税D.实施义务交售制
2023-12-04更新 | 61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年苏共中央九月全会后,赫鲁晓夫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发展个人副业的措施,主要包括:先降低庄员、职工向国家义务交售的定额,最后废除针对个人副业的义务交售制度。使个人副业的税率降低80%,等等。有人称之为一种使私人生产受益的“新经济政策”。1958年,苏联农业丰收。在苏共中央十二月全会上,赫鲁晓夫指出:苏联“在短期内克服了农业生产的落后状态”。“在经济方面最强大的集体农庄目前就已经能够满足集体农庄庄员个人对马铃薯、蔬菜,甚至是牛奶的需要。个人副业“将逐渐失去它的意义”。此后,逐步禁止城市公民个人饲养牲畜。

——摘编自陆南泉《苏联经济发展史简论与启示》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各级供销合作社大力宣传并帮助社队逐步组织起各项副业生产。江苏淮安农村供销合作社为配合农村的合作化高潮,从南通等地引进优食兔种,发放各地饲养;洪泽县成为江苏省长毛兔的基地县。就水果生产来说,广东省采取发放预购定金的办法解决农户生产资金短缺的困难。从1951年开始即组织农业技术队伍深入产区举办现场水果防治病虫害等技术训练班。1956-1958年,除每年安排水果生产专项化肥1万吨以外,省供销社还临时增拨化肥1580吨。各农村基层社一般设有综合收购门市部,除在门市部坐店收购外,还采取开物资交流会约时定点摆货摊、走村串寨、送货下乡、送货上门和利用代购代销员等方式进行收购,解决农副产品滞销问题。

——摘编自李攀《新中国农村供销合作社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初期苏联改革个人副业管理制度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述20世纪50年代我国供销合作社扶持农村副业生产的举措,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历史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图是1950~1963年苏联部分经济数据的折线图。由此可知,当时的苏联(     
A.人民的生活水平没有得到改善B.扩大企业自主权取得明显成效
C.彻底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D.经济改革并未取得根本性突破
2023-09-06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苏联在1955年以前,国家下达的农业生产计划指标多达280项。1955年起,国家放宽对农牧业的生产管理,只下达国家收购各类农畜产品的数量指标,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但是,这项决定没有得到认真贯彻,国家仍不时干预农庄的生产安排。这说明
A.苏联的国家机器运转不灵B.赫鲁晓夫的政策摇摆不定
C.苏联模式没有受到影响D.传统观念阻碍改革的推行
2022-06-21更新 | 335次组卷 | 15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高级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面对社会经济危机,企业界对国家管制经济活动的种种“清规戒律”尤为不满,于是他们构成了强大的政治力量,要求变革。资本家感到过多的国家干预存在大量弊病,如弱化市场机制,不利于追求利润。20世纪70年代,美国卡特政府取消部分经济管制,开始了政策的初步调整,英国等国也有类似举动。经济理论方面,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崛起,其抛弃凯恩斯主义,重新强调市场机制和自由企业制度;政治理论方面,保守主义思想盛行,强调个人自由和传统价值观。新自由主义理论席卷西方,认为大规模的国家干预政策低效而危险,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摘编自齐世荣、廖学盛主编《20世纪的历史巨变》

材料二   勃列日涅夫政权对部分企业实行“扩权”试点,这一由当时的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主持的管理体制改革被称作“新经济体制”。所谓新经济体制,是试图在坚持中央计划经济框架的前提下,适度改变对企业管得过死的状况,通过以“利润”指标为核心的考核制度,它使企业在产品的供销和人员编制等方面获得一定的自主权,并促使企业加强经济核算,减少亏损。在推行新经济体制的一段时间内,苏联工业发展的经济效益有所提高,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的劳动生产率比20世纪60年代前半期提高了2.2%,在同期工业总产值增长率持平的情况下,国民收入增长率提高了1.6%。但是,以勃列日涅夫为首的领导层总体上思想观念趋于保守,在经济形势有所好转后即停止了改革。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20世纪70年代美苏经济政策调整的异同。
6 . 1962年9月,《真理报》刊登了经济学家利别尔曼《计划利润奖金》的文章建议减少国家规定的计划指标,按盈利率高低来评价和奖励企业,引发了苏联国内围绕着企业如何取得更大经济成果进行讨论,并且深入到企业如何运用物质利益激励工作人员的讨论中,这被称为“利别尔曼大讨论”。这场讨论
A.倡导废除计划经济体制B.利于市场成分在体制内的运用
C.摆脱了传统观念的束缚D.助长了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倾向
7 . 从1953年到1963年,苏联的农畜产品共提价6次……1965—1979年,农产品共提价7次(分别在1965、1969、1970、1975、1976、1978和1979年)。苏联政府的这一做法
A.注重于保护市场秩序B.加速了重工业发展
C.利于缩小工农业差距D.废除了斯大林模式
2020-12-24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五校2021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 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指出:“ 赫鲁晓夫揭露的、批判的并力图战而胜之的是斯大林,而不是斯大林主义。也许,他真诚地相信只要揭露斯大林,他就解决了使社会从过去的极权主义桎梏中解放出来的全部问题。”作者意在
A.揭露斯大林体制的弊端B.批判斯大林的极权统治
C.指出赫鲁晓夫改革的局限D.探讨苏联解体的历史根源
9 . 1953年,赫鲁晓夫在其报告中指出:“工作中的缺点特别显著地反映在农业计划的工作上。计划中有许多不必要的项目,限制住地方机关、农业机器拖拉机站和集体农庄的主动性。”据此可知,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试图
A.废除对农业的指令性计划
B.减少对农业的行政干预
C.实行农业技术改造的计划
D.完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2019-10-13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1961年,苏共22大修订的党章规定:苏共是“工人阶级、集体农庄农民和知识分子中先进的最有觉悟的部分联合起来的、苏联人民战斗的久经考验的先锋队。”1990年的28大的党章则规定:苏共是“一个按自愿原则将苏联公民联合起来,实施以全人类价值和共产主义理想为基础的纲领性目标的政治组织。”这一变化表明
A.苏联共产党的性质发生改变
B.苏联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明显改变
C.苏联共产党将引领世界实现和平
D.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解体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