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赫鲁晓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1962年,苏联经济学家利别尔曼在《真理报》发表文章,主张利用经济手段刺激生产发展。当时与其主张相符合的措施是
A.政府强化了部门管理体制B.企业可从利润中提取奖励基金
C.用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D.地方强化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度
2 . 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这强调了赫鲁晓夫改革
A.根本上触动了斯大林经济体制B.只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局部改革
C.主张国家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D.后期趋于保守使改革陷于停滞
3 . 中国1978年底以后的经济改革获得了成功,而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最终都没有成功,其主要原因是(   
A.缺乏正确的改革理论和政策指导
B.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
C.没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D.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方面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57年,赫鲁晓夫把全国划分为105个经济行政区,把中央部所辖企业下放给经济行政区和地方管理;1961年,又把全国分为17个大经济区,设立国民经济工作协调和计划委员会直接领导;1963年,把105个经济行政区合并为47个,设立苏联部长会议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统一领导。由此可见,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
A.体制改革步子过大操之过急
B.政府部门机构重叠职责不清
C.计划管理体制得到一定削弱
D.缺乏明确思路导致前后矛盾
2017-05-19更新 | 1465次组卷 | 27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5 . 图示柱状图显示了苏联经济增长率与世界的比较,其中两次出现负增长,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带来的严重破坏
B.经济体制改革的负效应
C.世界其他国家经济的发展
D.苏联经济模式固化影响
6 . 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农产品采购制。将原来280多项生产计划指标缩减为只下达国家收购各类农畜产品的数量指标,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这些做法
A.是回归到苏俄新经济政策
B.提高了农庄的生产积极性
C.严重脱离了苏联社会现实
D.形成了合理的工农业比例
7 . 美国马萨诸塞大学经济学教授大卫•科兹曾对苏联解体原因作出以下解释:“苏共上层精英中,76.7%赞成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这些掌权者最终认识到,维护社会主义不符合自己的利益;符合自己利益的是资本主义而不是社会主义。”据此分析,大卫•科兹的意思是
A.资本主义模式优于社会主义模式
B.苏共上层精英们意识形态的蜕变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C.苏联解体证明社会主义行不通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失误造成了苏联的解体
2016-11-27更新 | 4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辽宁省本溪高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8 . 阅读史料和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改革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保持活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关键。从20世纪60年代起,中国与苏联都加快了社会主义改革的步伐,但两国改革策略与结果却有很大差异。当前,中国的改革正需要借鉴苏联的经验教训,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

请回答:
(1)图1中的人物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就处理经济与政治改革的关系上做出了什么重大决策?在这一决策指导下,确立了哪些新的经济体制(或制度)?
(2)图2和图3中的人物都主持了苏联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有哪些?
(3)从苏联改革失败的历史中,我们可以借鉴哪些经验和教训?
2016-11-18更新 | 80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辽宁省大连市第三十六中学高一下学期六月考试历史卷
9 . 新经济政策与赫鲁晓夫农业改革措施的共同点是
A.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B.实行了农产品的市场定价
C.国家改变了农产品的征收方式D.纠正了农业集体化的弊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