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赫鲁晓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1957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撤销汽车工业部、机器制造部等7个全联盟部,保留了航空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等6个全联盟部,在地方设立了105个经济行政区,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
A.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B.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C.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D.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
2018-06-10更新 | 5619次组卷 | 6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4 N”高中联合体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给苏联经济造成的困难,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经济改革。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是(     
A.优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B.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
C.发展重工业以进行军备竞赛D.力图解决计划经济造成的弊端
2023-01-19更新 | 759次组卷 | 98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1964年苏联政府做出决定:对重工业企业,国家只下达产量计划和盈利计划,其他经济指标由企业自行制定;轻工业企业的产量和计划由企业自行制定。当企业完成计划时,企业可以从利润中提取奖励基金。由此可知,当时的苏联政府
A.用市场手段调节经济发展B.试图突破所有制结构模式
C.下放企业管理权给各地方D.给企业一定的经营自主权
2021-12-28更新 | 651次组卷 | 22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4 . 赫鲁晓夫执政后,从1956年起,改变了过去集体农庄只能在年终发放报酬的办法,改为每月发给农民一定的款项。从1957年起,农庄开始逐步取消实物报酬的形式并推行货币形式的报酬,到1960年,货币在苏联农庄庄员报酬中的比重已提高到62%。这说明改革
A.注入了某些市场经济成分B.建立起了计划经济体制
C.改变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D.打破了斯大林模式束缚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形容某个苏联领导人“他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却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A.列宁主导实施了新经济政策
B.斯大林建立高度集中体制
C.赫鲁晓夫改革未突破旧体制
D.戈尔巴乔夫改革最终失败
2022-07-15更新 | 132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桂林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1953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250万吨,1955年为10370万吨,1958年为13470万吨。这期间,粮食产量除个别年份出现过下降的情况外,总的来说,呈增长的趋势。这说明,赫鲁晓夫改革
A.一定程度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B.推动了农民走上集体化道路
C.已经消除了苏联城乡之间的差别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成功改造
7 . 赫鲁晓夫在改革前期,削减农民自留地物产税和鼓励农民发展副业,后期又降低农民自留地数量和限制个人副业的发展。这一转变说明赫鲁晓夫改革
A.尝试走市场经济体制的道路
B.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体制问题
C.极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缓解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现象
2021-06-15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名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之所以获得广泛深入的发展,就在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应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导致的大萧条,掀起了广泛持续的国有化浪潮,建构起国家垄断资本这一资本主义稳固的经济基础。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国家的私有化浪潮,国有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以美、英为主导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尊崇新自由主义的基本理论,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监管。2008年国际金融与经济危机的爆发,标志着新自由主义的终结,发达国家的政治重新迈入另一个大的循环周期:凯恩斯主义和大政府时代,这一时期西方国家对经济的调节、干预和监管的恢复和加强,直接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深化。

——摘编自刘儒《后金融危机时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发展》

材料二   正如一些苏联学者指出的“这样全面的工业改革,不言而喻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应该经过几个州若干年试点后,再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改革的结果使企业下放过了头,权力分散过了头,从而削弱了国家对国民经济必要的集中统一领导和计划管理,致使地区的“分散.主义”和“本位主义”泛滥。从改革方法来看,赫鲁晓夫往往凭个人的主观愿望,依靠行政命令强制推行改革。对此苏联学者布拉尔茨基发表的文章分析说,赫鲁晓夫的改革是不彻底的和低效益的。其原因是他用传统的行政方法、官僚主义方法搞改革,不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没有发动劳动人民为改革而斗争。

——摘编自陆南泉《如何评价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
(2)根据材料二,简析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二战后西方国家与苏联经济政策调整的认识。
9 . “他‘头脑简单地’尝试改变苏联共产党的结构,实行错误的农业政策,导致了他政治生命的终结。……政治局内的对手迫使他悄悄地提前退休。”材料中的“他”是
A.斯大林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
10 . 一位学者在谈到赫鲁晓夫改革失败原因时说:“他(赫鲁晓夫)想要同斯大林分手,但不是同这种制度分手。他虽同这种制度的创造者决裂,可是他崇拜由这位创始者所创造的世界。”材料意在说明赫鲁晓夫改革失败原因是
A.完全延续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B.并未从根本上冲破斯大林体制
C.主观主义是其改革失败的根源D.全盘否定了斯大林的历史功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