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赫鲁晓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下表为1954~1964年苏联粮食进出口情况统计表。据表可知,当时苏联(       

年份

出口(万吨)

金额(万卢布)

进口(万吨)

金额(万卢布)

1954

390

26510

220

1490

1956

320

20410

490

2800

1957

740

50940

150

830

1959

700

43850

260

1430

1961

750

42640

680

4170

1964

350

21770

730

44430

A.农业改革一度取得成效B.国家经济战略发生根本变化
C.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显现D.对外贸易结构转型趋势明显
2023-04-08更新 | 356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2 . 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给苏联经济造成的困难,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经济改革。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是(     
A.优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B.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
C.发展重工业以进行军备竞赛D.力图解决计划经济造成的弊端
2023-01-19更新 | 771次组卷 | 98卷引用:福建省武平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苏联在1955年以前,国家下达的农业生产计划指标多达280项。1955年起,国家放宽对农牧业的生产管理,只下达国家收购各类农畜产品的数量指标,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但是,这项决定没有得到认真贯彻,国家仍不时干预农庄的生产安排。这说明
A.苏联的国家机器运转不灵B.赫鲁晓夫的政策摇摆不定
C.苏联模式没有受到影响D.传统观念阻碍改革的推行
2022-06-21更新 | 341次组卷 | 15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实验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图为1950-1975年苏联各级预算支出占预算总支出的比重。这表明,当时的苏联
A.市场经济成分比重增加B.经济管理体制有所调整
C.传统经济结构趋向合理D.地方经济地位日益提升
2022-05-23更新 | 706次组卷 | 10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2届高三考前热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58年,苏共中央通过决定,将拖拉机等农业机器卖给集体农庄,并将机器拖拉机站改组为机器修配站。但原机器拖拉机站的人员不愿变为农庄庄员,其中驾驶员有一半左右离开了农业岗位。这一现象反映了(       
A.赫鲁晓夫改革缺乏群众基础B.技术工人的待遇高于农庄庄员
C.农业机械化的推行阻力重重D.体制因素制约了改革预期效果
2022-03-05更新 | 969次组卷 | 12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1954年,赫鲁晓夫决定在开荒地区新建大批国营农场,同时将经济困难的集体农庄改为国营农场。1958年决定大规模合并集体农庄,集体农庄数由1953年底的93256个合并到1958年底的69129个。这些措施
A.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突破斯大林经济模式的束缚D.超越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苏联在斯大林时期对农产品采取低价收购的政策,价格甚至低于生产成本。斯大林之后,苏联历任领导人不断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提高农民的收入。但是,整个苏联时期包括农产品在内的物价始终保持在低廉的水平。这一现象
A.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B.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
C.导致了苏联改革失败D.减轻了国家财政负担
2021-05-28更新 | 847次组卷 | 1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实验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52年,苏联集体农庄播种机械化程度达到87%,联合收割机收割的农作物达到了70%,休耕犁耕机械化程度达到了96%,棉花种植机械化程度达到了98%,但是1952年的粮食产量和一战前1913年粮食产量差不多。这说明
A.苏联工业化的成效显著B.集体农庄与工业化相适应
C.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D.新经济政策逐渐丧失作用
2021-05-08更新 | 354次组卷 | 17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59—1965年苏共国民经济七年发展规划规定,1959-1963年农产品的年均增长速度应为8%,而实际上前4年的年均增长速度为1.7%,1963年则为负增长,按价值计算的总产量低于1958年的水平。这说明,当时苏联
A.经济改革的重点开始转向农业B.削弱了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
C.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D.推行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54年10月5日,苏联《真理报》指出,纺织工业和造鞋工业的许多企业拒绝制造数量充足的儿童衣物,因为这项生产获利较少。这表明当时苏联
A.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扩大B.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C.试图解决农轻重比例失调问题D.轻工业企业产品库存积压严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