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赫鲁晓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图中农业宣传海报上的外文意思是“玉米,适合于每一头小牛”。该海报反映了(     
   
A.新经济政策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B.苏俄农民建设农业强国的坚定信念
C.苏联党和政府解决粮食问题的方略D.苏联领导人推进农业集体化的决心
2023-06-21更新 | 346次组卷 | 9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开学)历史试题
2 . 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给苏联经济造成的困难,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经济改革。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是(     
A.优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B.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
C.发展重工业以进行军备竞赛D.力图解决计划经济造成的弊端
2023-01-19更新 | 770次组卷 | 98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普通班)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1954~1956年,苏联各部和主管部门撤销了一半以上的处、司、局和总管理局,下放了1万多个企业,国家指令性指标减少52%左右,扩大了企业在计划、财务、劳动工资等方面的自主权。这些举措(     
A.加强了对企业的领导B.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提高了企业职工工资D.调动了地方和企业积极性
2022-07-16更新 | 403次组卷 | 6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如表为1953~1958年苏联粮食产量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苏联
年份苏联粮食产量
19538250万吨
19548560万吨
195510370万吨
195612500万吨
195710260万吨
195813470万吨
A.将改革重点放在农业领域B.农业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C.改变了土地所有权制形式D.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58年赫鲁晓夫提出,力争1961年前在肉类、牛奶、黄油的人均产量赶上和超过美国,并要求各地党委书记向保证一年肉类增产两倍的梁赞州委书记拉里昂诺夫学习。赫鲁晓夫此举力图
A.扩大地方发展经济自主权B.探索经济发展新模式
C.顺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D.摆脱传统体制的束缚
2022-05-09更新 | 391次组卷 | 14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蒲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斯大林逝世之后,马林科夫执掌了苏联党政大权,提出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方针,包括反对个人崇拜、健全法治,改变不合理的国民经济结构、加强企业经济核算制,重申列宁“与不同社会制度和平共处”的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紧张的国际国内形势。但在赫鲁晓夫等人的反对下,新方针很快失败,马林科夫被迫辞职。结合材料信息和后续历史发展,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斯大林模式根深蒂固、不可动摇B.赫鲁晓夫等试图固守斯大林模式
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尚未全面暴露D.新方针方向正确,启发后续改革
2022-03-24更新 | 585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58年,苏共中央通过决定,将拖拉机等农业机器卖给集体农庄,并将机器拖拉机站改组为机器修配站。但原机器拖拉机站的人员不愿变为农庄庄员,其中驾驶员有一半左右离开了农业岗位。这一现象反映了(       
A.赫鲁晓夫改革缺乏群众基础B.技术工人的待遇高于农庄庄员
C.农业机械化的推行阻力重重D.体制因素制约了改革预期效果
2022-03-05更新 | 969次组卷 | 12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从1958年起,苏联陆续出台了农业新措施,由国家通过计划以公顷计算收购量,按地区分别规定的统一价格收购一部分农产品,其余农产品可在市场上自由出售。这一措施有利于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B.促使苏联经济进入市场轨道
C.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为实现工业化积累所需资金
2022-01-23更新 | 662次组卷 | 10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53年至1980年,苏联农业发展受到国内政策影响出现了一定变化。下列能够反映这一时期变化状况的折线图是
A.B.
C.D.
2021-12-17更新 | 435次组卷 | 8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10 . 1953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250万吨,1955年为10370万吨,1958年为13470万吨。这期间,粮食产量除个别年份出现过下降的情况外,总的来说,呈增长的趋势。这说明,赫鲁晓夫改革
A.一定程度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B.推动了农民走上集体化道路
C.已经消除了苏联城乡之间的差别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成功改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