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赫鲁晓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给苏联经济造成的困难,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经济改革。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是(     
A.优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B.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
C.发展重工业以进行军备竞赛D.力图解决计划经济造成的弊端
2023-01-19更新 | 759次组卷 | 98卷引用:贵州省金沙中学2018-2019学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历史试题
2 . 观察下图。由图中苏联经济增长率两次高于世界可推知
A.赫鲁晓夫突破了斯大林模式B.苏联取得世界经济大国地位
C.苏联改革曾推动了经济发展D.苏联得到社会主义国家支持
3 . 下表为苏联1953-1958年粮食总产量统计表。这说明当时苏联
年份195319541955195619571958
总产量(单位:万吨)8250856010370125001026013470

A.人均粮食占有量不断增长B.农业集体化取得明显成效
C.农民生活水平有显著提高D.生产关系调整具有合理性
4 . 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
A.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2019-08-22更新 | 6497次组卷 | 100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红桥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中而不能自拔”。这里“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中而不能自拔”的主要含义是
A.未改变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
B.未改变苏联原来的社会制度
C.一味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D.未突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
2018-08-21更新 | 170次组卷 | 26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6 . 导致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提出的口号与目标不切实际B.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束缚
C.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D.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56年春,苏共中央决定对《农业劳动组合章程》的部分条款进行修改和补充,在集体农庄改行按月预付一部分现金报酬,并按不同标准付给超额完成计划附加报酬的制度。这一措施旨在
A.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B.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8 . 有研究者指出,赫鲁晓夫“肯定没有把扫除他前任所建立的那种政治体制当成自己的任务;相反,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以及实施某些政治和经济上的改革,他还充分利用了这种体制的独裁主义结构”。该观点意在说明赫鲁晓夫
A.建立了新的官僚政治体制
B.加强苏联政治经济的集权
C.不自觉地延续斯大林模式
D.改革使苏联经济失去活力
2017-10-05更新 | 448次组卷 | 19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市凤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布尔拉茨基在评价赫鲁晓夫时指出:“他谴责了斯大林,但是没有触及专横的政权机构;他批驳个人迷信,但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生育他的体制。”据此可知赫鲁晓夫改革
A.以政治体制改革为重点
B.有效防止了权力的专横
C.彻底消除个人迷信根源
D.尚未打破原有体制框架
2017-02-17更新 | 374次组卷 | 17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10 . 1961年10月,苏共二十二大通过了新的《苏共纲领》,指出:“为了动员内部潜力,更有效地利用基本建设投资、生产基金和财政资金,必须在国家计划任务的基础上,扩大企业的业务独立性和主动性。提高企业在采用先进技术和更充分地利用生产能力方面的作用和兴趣”。这些措施
A.打破了斯大林模式的基本框架B.是新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
C.埋下了苏联解体的隐患D.有利于苏联经济的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