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赫鲁晓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下面漫画是1951年苏联杂志《鳄鱼》新年刊的封面。漫画右下角人物说:“公民们!为了能卓有成效地向前迈进,请遵守这些规则!”(规则上写有“领导要高瞻远瞩!”“全速前进!”等字样)。据此可知,该新年刊封面(       

A.表明国民经济取得良性发展B.反映了苏美之间的对立加剧
C.有助于鼓舞人民的建设热情D.全面展现苏联工业化的成就
2023-08-28更新 | 216次组卷 | 6卷引用:第42讲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练习)-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图中农业宣传海报上的外文意思是“玉米,适合于每一头小牛”。该海报反映了(     
   
A.新经济政策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B.苏俄农民建设农业强国的坚定信念
C.苏联党和政府解决粮食问题的方略D.苏联领导人推进农业集体化的决心
2023-06-21更新 | 346次组卷 | 9卷引用:纲要下第20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47年,苏联不少地区缩小集体农庄基本劳动组织的规模,成立劳动组,并实行包产到组的制度。负责全国农业领导工作的安德烈也夫在《真理报》撰文指出:“集体农庄劳动基本形式越个体化……对发展粮食和畜牧业越有成效”。这些探索(     
A.改变了苏联农业的社会主义性质B.冲破了斯大林模式对农业的束缚
C.拉开了战后苏联经济改革的序幕D.反映了苏联社会摆脱困境的愿望
4 . 有学者指出,赫鲁晓夫在工业上没有认识到计划经济体制管死了经济,也管死了企业,生产者和经营者都缺乏积极性,而把中央在物资、生产、工资等方面的很多权力直接下放给加盟共和国,使改革转了一圈又回到原地。据此可知,该学者旨在强调赫鲁晓夫改革的(       
A.滞后性B.高度集中性C.盲目性D.内容僵硬化
2022-07-16更新 | 75次组卷 | 2卷引用: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高一历史课后培优分级练(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4~1956年,苏联各部和主管部门撤销了一半以上的处、司、局和总管理局,下放了1万多个企业,国家指令性指标减少52%左右,扩大了企业在计划、财务、劳动工资等方面的自主权。这些举措(     
A.加强了对企业的领导B.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提高了企业职工工资D.调动了地方和企业积极性
2022-07-16更新 | 404次组卷 | 6卷引用: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高一历史课后培优分级练(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6 . 1954年1月,赫鲁晓夫在给苏共中央主席团的信中指出,“粮食生产现在还保证不了需求,满足不了国民经济全部需要”。1953年的粮食收购量同1948年大体相等,可是消费量却增加了50%以上。为了扭转形势,苏联实行(     
A.余粮收集制B.粮食税C.义务交售制D.收购制
2022-07-11更新 | 242次组卷 | 3卷引用: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高一历史课后培优分级练(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7 . 1962年,利别尔曼教授提出,用利润、奖金等手段来发展企业的生产,把盈利率作为衡量企业好坏和规定奖金多少的标准。赫鲁晓夫支持利别尔曼的观点,国家只下达给企业生产的数量和交货期限两个指标,其余由企业自行制定,并在乌克兰的一些工厂试行。据此可知,赫鲁晓夫改革
A.废弃了部门管理的传统模式B.推动了单一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C.利用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经济D.利用经济手段调动生产积极性
2022-05-30更新 | 1483次组卷 | 10卷引用:第29讲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备课备考通】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选课件(附精选试题)
8 . 斯大林逝世之后,马林科夫执掌了苏联党政大权,提出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方针,包括反对个人崇拜、健全法治,改变不合理的国民经济结构、加强企业经济核算制,重申列宁“与不同社会制度和平共处”的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紧张的国际国内形势。但在赫鲁晓夫等人的反对下,新方针很快失败,马林科夫被迫辞职。结合材料信息和后续历史发展,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斯大林模式根深蒂固、不可动摇B.赫鲁晓夫等试图固守斯大林模式
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尚未全面暴露D.新方针方向正确,启发后续改革
2022-03-24更新 | 585次组卷 | 4卷引用: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高中历史统编版纲要下同步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58年,苏共中央通过决定,将拖拉机等农业机器卖给集体农庄,并将机器拖拉机站改组为机器修配站。但原机器拖拉机站的人员不愿变为农庄庄员,其中驾驶员有一半左右离开了农业岗位。这一现象反映了(       
A.赫鲁晓夫改革缺乏群众基础B.技术工人的待遇高于农庄庄员
C.农业机械化的推行阻力重重D.体制因素制约了改革预期效果
2022-03-05更新 | 970次组卷 | 12卷引用: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名题荟萃)-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从1958年起,苏联陆续出台了农业新措施,由国家通过计划以公顷计算收购量,按地区分别规定的统一价格收购一部分农产品,其余农产品可在市场上自由出售。这一措施有利于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B.促使苏联经济进入市场轨道
C.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为实现工业化积累所需资金
2022-01-23更新 | 662次组卷 | 10卷引用: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高一历史课后培优分级练(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