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赫鲁晓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6年,中央直属企业的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的90%。从一个小别针到巨型发电机的生产都要受国家计划委员会控制,受政府有关部、局的领导。19572月,赫鲁晓夫要求把工业和建筑业的日常领导工作从中央转到地方。最高苏维埃于5月决定撤销25个中央部和113个加盟共和国的部,只留下航空、无线电、造船、化学、中型机械等几个中央部。赫鲁晓夫认为,放松中央控制会推动生产发展。中央统一管理被削弱后,各地滋生了严重的本位主义,彼此矛盾重重,互相扯皮。赫鲁晓夫逐渐又把权力收回中央。他先是合并地区国民经济委员会,最后又成立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后来又出现了各类工业部门的全国性委员会。结果,到1963年时,管理工业的机构不仅没有像原来设想的那样有所精简,反而扩大了二三倍。工业和建筑业管理组织的改革没有取得积极成果。

——摘编自《赫鲁晓夫工业方面的改革》

材料二   国有企业改革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向前推进。从改革开放之初到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先后对国有企业实行扩权让利、承包经营责任制、股份制等方面的改革。这些改革措施,对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改善和推进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国有企业的活力有所增强,对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逐步提高。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在80年代的基础上朝着转换机制、政企分开、制度创新、战略调整的方向迈进。在对国有企业经营者实行激励的同时,国家还加强了对国有企业的监管。一方面,国家对一些重点企业实行了稽察特派员制度,加强了国有企业监事会工作。另一方面,为保证激励和约束的依据的真实性,大部分地区对一些国有企业实行了会计委派制。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国有企业稳步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苏联工业改革的背景和失败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企业改革成效的因素。
2023-06-20更新 | 298次组卷 | 7卷引用:纲要上第27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为20世纪20—6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劳动竞赛

时间形式简介
始于1929年劳动突击队竞赛运动倡导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劳动积极性。
始于1935年斯达汉诺夫竞赛运动倡导生产技术革新,提高生产定额,提高劳动生产率。
始于1941年支援前线生产队竞赛运动倡导建立支援前线生产队,保障卫国战争军需物资供应。
始于1967年推广“谢基诺工作法”提倡精简人员,提高效率,节余资金由企业自行支配,奖励超额完成任务。

——摘编自侯宝泉《论苏联社会主义劳动竞赛》

材料二   下为图张凡夫《提高产量就是加强保卫祖国力量》宣传画(1951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历史背景,简述20世纪20—6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演变。
(2)某学习小组计划举办“新中国的劳动竞赛”主题展览活动,拟将材料二中的宣传画作为展览内容,请结合历史知识为该宣传画撰写一段简介。
2023-03-20更新 | 558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纲要下)第十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和新兴国家的发展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为了扭转苏联农业长期的落后状况,赫鲁晓夫制定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来刺激农业的发展。1953年、1954年和1955年的农业投资在国家整个投资中所占比重分别为15.5%、19.6%和23.5%,1959年与1952年相比,农产品平均价格提高了两倍。为了扩大谷物生产,赫鲁晓夫提出开垦荒地的办法。19541956年,苏联开垦了近3600万公顷生荒地和熟荒地,1956年垦区收获了6300万吨粮食,占当年国家粮食产量的一半以上。60年代初,由于垦殖方法不当,垦荒区风沙侵蚀日益严重,几十万公顷新开垦的土地被破坏。1962年,苏联自留地虽仅占全部耕地的3%,却生产了肉类产品的44%,牛奶的45%,蛋类的76%,蔬菜的42%。19582月,苏联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发展集体农庄制度和改组机器拖拉机站的决议》,决定将拖拉机等农业机器卖给集体农庄,并将机器拖拉机站改组为机器修配站。该项措施受到了农民们的广泛欢迎,但是匆忙的做法,使得改革产生许多不良后果:大笔资金支出打乱了农庄的正常发展进程;由于缺乏经过正规训练的技术员,大批机器被闲置了。

——摘编自高成兴《战后苏联经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