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赫鲁晓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2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下表是1953~1955年苏联农业的部分发展情况
年份(年)195319541955
玉米种植面积(万公顷)3504501800
谷物产量(百万吨)82.585.6106.8
据表可知,当时的苏联(     
A.政治改革效果有限B.粮食问题得以解决
C.农业改革埋藏隐患D.传统政策不断强化
2 . 下表为1951-1980年苏联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据表格可推知,该时期苏联(     
1951-1960年1961-1970年1971-1980年
10.25%6.45%4.95%
①传统经济体制逐渐僵化
②民众思想混乱,民族分离主义兴起
③社会矛盾重生,发展缓慢
④勃涅日涅夫改革成效有限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图中农业宣传海报上的外文意思是“玉米,适合于每一头小牛”。该海报反映了(     
   
A.新经济政策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B.苏俄农民建设农业强国的坚定信念
C.苏联党和政府解决粮食问题的方略D.苏联领导人推进农业集体化的决心
2023-06-21更新 | 341次组卷 | 9卷引用:河南省许平汝名校2023届高三考前定位考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6年,中央直属企业的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的90%。从一个小别针到巨型发电机的生产都要受国家计划委员会控制,受政府有关部、局的领导。19572月,赫鲁晓夫要求把工业和建筑业的日常领导工作从中央转到地方。最高苏维埃于5月决定撤销25个中央部和113个加盟共和国的部,只留下航空、无线电、造船、化学、中型机械等几个中央部。赫鲁晓夫认为,放松中央控制会推动生产发展。中央统一管理被削弱后,各地滋生了严重的本位主义,彼此矛盾重重,互相扯皮。赫鲁晓夫逐渐又把权力收回中央。他先是合并地区国民经济委员会,最后又成立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后来又出现了各类工业部门的全国性委员会。结果,到1963年时,管理工业的机构不仅没有像原来设想的那样有所精简,反而扩大了二三倍。工业和建筑业管理组织的改革没有取得积极成果。

——摘编自《赫鲁晓夫工业方面的改革》

材料二   国有企业改革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向前推进。从改革开放之初到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先后对国有企业实行扩权让利、承包经营责任制、股份制等方面的改革。这些改革措施,对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改善和推进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国有企业的活力有所增强,对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逐步提高。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在80年代的基础上朝着转换机制、政企分开、制度创新、战略调整的方向迈进。在对国有企业经营者实行激励的同时,国家还加强了对国有企业的监管。一方面,国家对一些重点企业实行了稽察特派员制度,加强了国有企业监事会工作。另一方面,为保证激励和约束的依据的真实性,大部分地区对一些国有企业实行了会计委派制。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国有企业稳步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苏联工业改革的背景和失败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企业改革成效的因素。
2023-06-20更新 | 270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

材料二   赫鲁晓夫上台时苏联的农业问题十分尖锐。赫鲁晓夫执政后,首先改革农业计划制度。赫鲁晓夫指出绝不需要中央给集体农庄定播种面积,规定牲畜的头数。为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赫鲁晓夫还在农产品采购方面进行了调整……在1953年的九月全会上,赫鲁晓夫提出要种玉米。

——摘编自陆南泉等《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材料三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比中国改革起步晚,当时中国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但戈尔巴乔夫并没有吸取中国的经验,仍受制于传统社会主义理念,其出发点是反对私有制,反对市场经济,仍在完善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1987年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仍视市场为资本主义的,并没有超出当年改革的范畴,用国家订货代替国家计划实质未变。

——摘编自左凤荣《对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主要原因的思考》

材料四   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中国领导层看来,20世纪70年代农业成就不能满足本国需要,其失误在于计划不周和管理不力,在于农民缺乏努力工作和发挥积极性的动力。邓小平及其同僚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市场力量在农村地区的作用也进一步扩大。从一开始,就多数农产品而言,新兴的市场便已存在,并被允许获得更大的发展……1985年,经过三次创纪录的丰收……

——摘编自【美】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材料一体现了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1921年前后苏俄在农业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赫鲁晓夫执政后是如何进行农业改革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严重缺陷。
(4)根据材料四,指出中国农业改革的举措呈现的特征。
2023-06-16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20世纪60年代中叶,苏联减少下达给企业的计划指标,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以利润和奖金激发企业和个人的生产积极性。这表明,当时苏联(     
A.对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改革B.极力冲破斯大林个人崇拜
C.放弃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D.把改革重点转向政治领域
2023-06-12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性测试(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下列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中,相对比较公允的是(       
A.“发生了根本方向性错误,导致了苏联解体”
B.“对苏联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否定”
C.“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但改革充满复杂矛盾”
D.“提高物质利益原则的作用,建立了市场经济制度”
8 . 1929~1931年,苏联研制了第一批液体火箭发动机。1949年自行研制的P—1A火箭发射成功,为设计和制造大型火箭奠定了基础。1957年,以洲际导弹为原装改造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加加林成功升入太空。这表现苏联(       
A.国民经济结构严重失衡B.国家制度体系具有一定优势
C.工业发展水平赶超欧美D.探索出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22-23高一下·全国·假期作业
9 . 苏联的改革
内容影响
赫鲁晓夫改革
(1953—1964)
政治:平反________,强调________,改革________农业:加大农业投入、将农产品________改为收购制。
工业:改革________体制
进步性:改革注入了某些________成分,取得了一些成效。
局限性:没有突破________,国民经济比例仍然严重失调。没有对________功过作出全面科学的分析
勃列日涅夫
(1964—1982)
工业:“新经济体制”改革,扩大________,利用________等经济杠杆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改革只是对________的修修补补,效果有限。执政后期迷信专断;缺乏活力,社会矛盾丛生,发展________
戈尔巴乔夫
(1985—1991)
经济:承认________的作用
政治: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放弃________,实行________、总统制和多党制。在意识形态上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行“多元化”。
在经济改革成效甚微的情况下,骤然把改革重点转向政治领域,造成思想混乱,民族分离主义随之兴起。导致苏联解体。
2023-06-08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0练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2023年【暑假分层作业】高一历史(统编版)
10 . 赫鲁晓夫上台后,针对当时国民经济发展失衡,重工业比例过大等弊端,从农业方面着手改革,用农产品采购制取代义务交售制,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减少农副产品生产指标数量;鼓励庄员发展畜牧业等副业。这些措施(     
A.充分利用了商品货币关系B.保证了社会经济结构协调发展
C.摆脱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D.有利于刺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