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赫鲁晓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8 道试题
1 . 苏联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要求各地扩种玉米,下图是当时开展“玉米运动”的宣传画,画中一位苏联女子手中高高举着玉米棒子。 这场运动
A.推动了农业稳定发展B.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C.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D.扩大了地方的经济自主权
2020-08-10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1954年8月,苏联部长会议通过决议,开始扩大企业领导的权利,国家对企业的指令性指标减少52%,运用物质利益原则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等。这些措施
A.采取自由放任政策B.改变了所有制结构
C.冲击了斯大林模式D.阻碍了工业化建设
2020-08-10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五县联考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下放企业管理权   ②大规模种植玉米   ③开垦荒地扩大谷物生产   ④实施“加速发展战略”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020-08-09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南片)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1961 年,苏共二十二大讨论通过了苏联共产党新党纲,赫鲁晓夫提出了建设共产主义的20年计划。即到1980年前苏联将基本建成共产主义,在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产量方面将超过最强大最富裕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 这表明20年计划
A.彻底摆脱了斯大林模式束缚B.有效应对马歇尔计划的冲击
C.为美苏争箱奠定了物质基础D.不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要求
2020-08-08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5 . 下图是1954- 1963年苏联玉米种植产量和玉米种植而积统计图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赫鲁晓夫农业改革
A.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B.遵循了自然环境规律
C.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D.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2020-08-07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一级达标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检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8年,俄国开始推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但集体化从来不是一个巨大的成功,连参与其中的农民都似乎缺乏热情。如果说斯大林对农业采取的方法有严重的缺陷,那么他对工业的控制则在很多方面都是一项惊人的成功。国家计划委员会指导下执行的五年计划体系开始明确地为工业发展制定出优先项目。政府为发展冶金.采矿和电力工业而建立了大量量的工厂,使俄国成为独立于西方控制的世界银行和贸易模式之外的工业国家。俄国工业化的核心是依靠自身强大的自然资源和为与希特勒的反共产主义德国进行战争做准备的重工业。在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同一时期的西方正陷于经济萧条,而苏维埃的机器生产和,金属制造业增长了14倍,苏联成为德国和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工业强国,长期落后的历史似乎结束了。

——摘编自[美]皮特.N.斯特恩斯《全球文明史》

材料二   赫鲁晓夫工业改革的主要措施是把中央在物资、生产、工资等方面的权限下放给加盟共和国,把许多中央直属企业下放给地方管理,还把以部门为主的条条管理改为以地区为中心的块块管理。这些改革冲击了过去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但又滋生了地方本位主义等问题。农业改革的主要措施是扩大农庄、农场自主权,所有计划均由农庄、农场自行编制。1958年2月,通过法令使集体农庄拥有自己进行生产的技术设备。这些改革总体上促进了农业发展:1951~1955年,苏联粮食年均产量为3850万吨,1961~1965年,年均产量达到1.3亿吨。赫鲁晓夫还很重视改善公民生活状况,提高公民福利待遇。

——摘编 自王铁群《赫鲁晓夫的“揭盖”与“解冻":在犹豫中寻找出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农业“集体化从来不是一个巨大成功”的理由,并分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工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并进行评价。
2020-08-07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俄国——苏联”的发展之路曲折起伏。在其发展历程中,不同时期改革有不同特点,也产生了不同影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1861年农奴制改革推动封建经济发展
②赫鲁晓夫改革首先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③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是发展轻工业
④戈尔巴乔夫改革最初集中在经济领域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0-08-05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秋季高一新生入学分班考试历史卷02
8 . 据统计,1953年,全苏玉米播种面积不到350万公顷,1954年扩大到430万公顷,1955年猛增到1800万公顷,而1960年则达到2800万公顷;同时期类似《玉米大军勇往直前》(下图)的宣传画大量出现。这反映出赫鲁晓夫改革时期
A.苏联农业集体化得到进一步的发展B.高度集中经济体制发挥巨大优越性
C.农业和工业发展的不平衡得到纠正D.推广玉米种植急于求成、脱离实际
2020-08-05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玉米是赫鲁晓夫的最爱,他不顾自然条件的限制,盲目扩大玉米种植面积。1954-1960年,苏联先后开垦荒地四千多万公顷,在气候十分寒冷的苏联北部地区种植玉米。赫鲁晓夫的玉米种植计划导致
A.生态环境恶化B.经济改革失败
C.经济发展停滞D.政治改革受挫
2020-08-05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60年,据美国“苏联问题”研究专家戈德曼报告,苏联煤、油、钾、天然气开采一般都会损失50%—60%;苏联一半以上矿石露天开采,环境破坏大复垦率低;为追求石油产量,苏联没有采用注水抽取法,导致天然气不必要浪费;大量矿石石油被遗弃在矿场和油井,只有50%回收率。此时苏联正在进行
A.赫鲁晓夫改革B.戈尔巴乔夫改革
C.一五、二五计划D.勃列日涅夫改革
2020-08-05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