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赫鲁晓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给苏联经济造成的困难,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经济改革。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是(     
A.优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B.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
C.发展重工业以进行军备竞赛D.力图解决计划经济造成的弊端
2023-01-19更新 | 759次组卷 | 9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一中学2018-2019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3 . 某一历史阶段,苏联曾投资50亿卢布在东部大规模垦荒玉米,垦荒地的肥力迅速耗尽,大量土地遭风蚀,换来了沙化的土地和丛生的杂草。带来这一结果的苏联领导人是
A.   B.   
C.   D.   
4 . 下表为苏联主要农产品年平均产量表(单位:万吨),这一时期苏联农业生产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政府
A.实行固定的粮食税B.开始推行农业全盘集体化
C.改革农村管理体制D.彻底放弃计划经济体制
2020-08-10更新 | 46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宣传画以宣传鼓动、制造社会舆论和气氛为目的。下列苏联不同历史时期的宣传画,按照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玉米运动”       ②“改革与新思维”     ③“新经济政策”     ④“农业集体化运动”
A.①④③②B.②③①④C.③④①②D.④③②①
6 . 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它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
A.改变了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
B.改革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C.促进了苏联重工业的发展
D.一定程度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2019-07-13更新 | 214次组卷 | 23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7 . 就其实质而言,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相同原因是
A.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
B.没有突破原有的经济体制
C.重点放在农业
D.重点放在重工业
8 . 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是一个勇于否定过去而又不能彻底摒弃历史遗产的人物。”李鸿章曾自嘲为“大清朝这座破屋的裱糊匠”。这表明赫鲁晓夫改革与中国洋务运动的相同局限是
A.未推动社会发展进程
B.缺乏勇于改革的精神
C.没有彻底改变旧体制
D.面临必然失败的命运
10 . 1954~1959年,苏联农业产值以平均每年70%的速度在增长。1958年同1953年相比,谷物产量增长了91%(其中小麦增长了131%),肉类产量增长62%,奶类产量增长105%,蛋类产量增长76%.这说明赫鲁晓夫改革
A.促进了经济腾飞
B.提高了国民收入
C.实现了根本突破
D.取得了一定成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