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赫鲁晓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0 道试题
1 . 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
A.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2019-08-22更新 | 6490次组卷 | 100卷引用:山东省烟台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
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
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2018-06-09更新 | 6385次组卷 | 85卷引用:第07天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每日一题·2018快乐暑假》高二历史
3 . 1957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撤销汽车工业部、机器制造部等7个全联盟部,保留了航空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等6个全联盟部,在地方设立了105个经济行政区,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
A.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B.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C.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D.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
2018-06-10更新 | 5618次组卷 | 6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给苏联经济造成的困难,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经济改革。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是(     
A.优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B.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
C.发展重工业以进行军备竞赛D.力图解决计划经济造成的弊端
2023-01-19更新 | 757次组卷 | 98卷引用: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北京市海淀区高二历史会考模拟试题2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2年到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这是
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B.适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
C.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D.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
2019-01-30更新 | 2883次组卷 | 3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安徽宣城市郎溪中学高二上期暑假返校考历史试卷
6 . 1964年苏联政府做出决定:对重工业企业,国家只下达产量计划和盈利计划,其他经济指标由企业自行制定;轻工业企业的产量和计划由企业自行制定。当企业完成计划时,企业可以从利润中提取奖励基金。由此可知,当时的苏联政府
A.用市场手段调节经济发展B.试图突破所有制结构模式
C.下放企业管理权给各地方D.给企业一定的经营自主权
2021-12-28更新 | 651次组卷 | 22卷引用:广西陆川县中学2018届高三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1955年起,(苏联)政府放宽对农牧业的生产管理,只下达国家收购各类农畜产品的数量指标,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1958年6月,政府还取消了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为农产品采购制,并不断提高农产品的采购价格。这些举措
A.恢复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做法
B.为实现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
C.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众生活
D.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2019-05-18更新 | 1778次组卷 | 27卷引用: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5月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8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的农业投资在国民经济基建投资总额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其中1961一1965年是9.8%,1966一1970年为23.4%,1971一1975年则是26.5%,这在当时世界各大国中居首位。这说明当时苏联
A.农业经济呈不断发展态势
B.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农业助力
C.承受来自美国的巨大压力
D.改变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
9 . 1953年,苏联取消此前集体农庄庄员、工人、职员历年各种畜产品义务交售的积欠,将庄员、工人、职员的个人副业义务交售额降低50%,降低集体农户的农业税额,鼓励庄员和职工发展私有牲畜。这些措施
A.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B.冲破了计划经济的束缚
C.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D.用市场来调节经济发展
10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方面的苏联领导人是
A.斯大林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