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赫鲁晓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在工业改革上,赫鲁晓夫把中央在物资、生产、工资等方面的很多权限下放给加盟共和国,把许多中央直属企业下放给地方管理,还在全国设立105个经济行政区,把以部门为主的条条管理改为以地区为中心的块块管理。这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
A.突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B.扩大了地方管理的自主性
C.忽视了对经济结构的调整D.推动了苏联经济高速发展
2 . 阅读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 GDP平均增长率(%)对比示意图,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曾取得一定成效
B.赫鲁晓夫、勃列日列夫改革突破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苏联的GDP平均增长率始终低于同时期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
D.苏联经济出现负增长率出现在戈尔巴乔夫改革后
3 . 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经济改革。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是
A.试图突破计划体制B.改变所有制的问题
C.以发展重工业为主D.优先解决农业困难
4 . 苏共在报告中指出:“党中央委员会在几次全体会议上已经揭露了农业领导上的严重的缺点和错误,并且制定了提高谷物和畜产品产量的大规模的计划。……为了认真改进对农业的领导,必须使我们的干部注意经济问题,注意减少生产中所花费的劳动……”下列做法中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实行余粮收集制B.实施新经济政策C.开展农业集体化D.赫鲁晓夫改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以农业为突破口的改革不符合苏联实际
B.缺乏全面和一贯的战略方针和思想
C.赫鲁晓夫的个人作风急躁、反复无常
D.未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政治经济模式
19-20高一下·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6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他想要同斯大林主义分手,但不是同这种制度分手。他虽同这种制度的创造者决裂,可是他崇拜由这位创始者所创造的世界。”这里的“他”指
A.列宁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
7 . 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
A.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2019-08-22更新 | 6507次组卷 | 100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学者杜兰特夫妇在其著作《历史的教训》中认为:“现在俄国的社会主义,正在恢复个人主义的激励机制,以使得这个体制拥有更大的生产动力。…对资本主义的恐惧,迫使社会主义不断扩大自由。”与材料中俄国“正在恢复个人主义的激励机制”相关的是:
A.扩大了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B.可以租借、租让工业企业
C.加强了工业部门管理体制
D.用市场调节方式管理经济
2018-02-26更新 | 592次组卷 | 17卷引用: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2012-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