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勃列日涅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列宁强调,“只有共耕制才是出路,现在我们的任务是过渡到共耕制,过渡到公共的大经济”。战时共产主义结束后,1921年4月列宁在《论粮食税》中首次表述了他的合作社思想,指出“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农业合作社),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随着新经济政策的实行以及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展开,列宁对合作社的认识逐渐深化,其合作化思想也逐渐完善起来,并对后来产生了一系列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曹英伟、卢婕《列宁农业合作化思想及其对中国农业改革的意义》

材料二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苏联当局在发展农业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但还是跟不上国内需求的增长。从“九五”计划(1971—1975年)期间农业的执行情况看,农业产量的增长率就已经放缓了,“十五”计划期间农业的表现更糟糕。“九五”和“十五”计划期间,谷物产量的增长都比既定指标差多了。为了弥补国内消费的短缺,苏联不得不大量从国外进口粮食。苏联购买的要在1972年7月1日到1973年11月1日交货的粮食已大约有3100万吨,它的硬通货价值在20亿美元以上。整个“九五”计划期间,谷物净进口为 5500万吨,“十五”期间达到1.02 亿吨。从 1973年起,苏联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粮食净进口国。

——摘编自赵健《20世纪70—80年代中苏农业体制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农业合作化思想形成的背景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70-80年代苏联出现农产品供应困难局面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苏俄(联)农业政策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2023-07-27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帮助苏联实现了有效的宏观经济规划和调控,有效地集中有限的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但是在另一方面,却严重抑制了企业生产的积极性,生产效率低下。备战型的发展模式,导致苏联一味追求重工业和军事工业的发展,忽略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虽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但实际上却导致了苏联国民经济内部产业发展严重失衡,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摘编自刘玮换《浅谈斯大林模式》

材料二   二战结束后,虽然人们希望有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来重建家园,但战争的胜利却向苏共高层证明了工业化和集体化的正确性,与美国的军备竞赛则又强化了这种体制。至赫鲁晓夫时虽然全盘否定了"斯大林",但在改革中却一只脚迈向了民主,另一只脚又陷入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泥潭。而勃列日涅夫一边进行积极的经济改革,一边不断加强党政集中领导制、干部领导终身任职制等,个人集权和特权思想逐渐泛滥。至戈尔巴乔夫时期,强大的阻碍机制致使经济改革举步维艰,并最终使其转向政治领域,加速了苏联剧变的历史进程。

——摘编自陆南泉《对苏联改革历史的回顾与再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对苏联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