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勃列日涅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60年代末至20世纪70年代初,美苏两国开始谈判缔结一系列核军控与核裁军条约,为美苏管控冲突,避免核战争,维护大国核垄断及防止核污染、核扩散等共同利益提供了法理依据。美苏两国爆发核战争的可能性不断降低,直至可能在实际上被排除,都仰赖以苏联核武器科学研究中心等机构提供的强大技术支持。20世纪70年代后期,苏联在核武器的数量和质量上双双赶上甚至超过美国。在此期间,和平利用原子能与培养核人才又进一步促进了苏联核潜力的稳步增长,有力地维护了国家安全与战略利益。不可否认的是,核武器几乎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战争逻辑,导致超级大国事实上的“行为谨慎规制”的产生,避免核战争成为双方的共同利益,客观上维护了世界和平。

——摘编自赵万鑫、张广翔《冷战、核军备竞赛与苏联核中心的活动——以核研究与核部署为中心》

材料二   各方重申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强调各国领土完整和主权不容损害。各方坚定捍卫多边主义以及公认的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各方愿加强在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等多边机制内的对话与合作,就地区和国际热点问题及时交换意见、协调立场。

各方肯定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和平利用核能方面的重要作用,指出该机构成员国有权充分参与该机构的所有决策程序,支持该机构《规约》规定的主权平等进程,支持中亚国家加入该机构相关地区小组。

——摘编自《中国中亚峰会西安宣言》(2023年5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核研究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中后期以来国际格局发生的根本性变化,并归纳推动21世纪国际格局新发展的积极因素。
2023-07-12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60年代是美国民权运动获得成果最多的时代,在暴力冲突发生之前,民权运动的“非暴力”抵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它获得的成果是相当有限的,并且参与抵抗的黑人经常受到白人种族主义者的暴力镇压。而黑人的社会生活状况也令人堪忧,教育、就业、收入、住房与福利等一系列的问题也愈发的突显;加之社会上白人新闻媒体的偏见报道与肯定性行动的逆向歧视,使得矛盾更加激烈。这就诞生了以马尔科姆·爱克斯与斯托克利·卡迈克尔为代表的暴力抗争思想。这些思想在黑人青年中引起了共鸣,使得他们深信唯有暴力才能解决黑人的平等问题。

——摘编自李炳贤《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中的暴力冲突原因研究》

材料二   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19641982年)是苏联政治笑话发展的“鼎盛时期”,通过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可窥见苏联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弊端,更好地理解苏联解体以及苏共败亡的深层原因。举例如下:


1:“世界上最有趣的老人之家在哪里?”
“克里姆林宫。”
2:一位老将军和他的孙子正在散步。
“爷爷,我长大后能当上将军吗?”
“当然能。”
“那我能当上元帅吗?”
“那不能,元帅们也有他们自己的孙子。”
3:外国人说:“你们喝不到白兰地,真遗憾!”
工人说:“不,我们已经通过政府官员喝到了,因为他们是我们的代表呀!”

——摘编自李斯霞、冯小伟《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政治笑话及其对特权阶层的批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产生暴力冲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政治的弊端。
2023-07-16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南协作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列宁强调,“只有共耕制才是出路,现在我们的任务是过渡到共耕制,过渡到公共的大经济”。战时共产主义结束后,1921年4月列宁在《论粮食税》中首次表述了他的合作社思想,指出“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农业合作社),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随着新经济政策的实行以及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展开,列宁对合作社的认识逐渐深化,其合作化思想也逐渐完善起来,并对后来产生了一系列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曹英伟、卢婕《列宁农业合作化思想及其对中国农业改革的意义》

材料二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苏联当局在发展农业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但还是跟不上国内需求的增长。从“九五”计划(1971—1975年)期间农业的执行情况看,农业产量的增长率就已经放缓了,“十五”计划期间农业的表现更糟糕。“九五”和“十五”计划期间,谷物产量的增长都比既定指标差多了。为了弥补国内消费的短缺,苏联不得不大量从国外进口粮食。苏联购买的要在1972年7月1日到1973年11月1日交货的粮食已大约有3100万吨,它的硬通货价值在20亿美元以上。整个“九五”计划期间,谷物净进口为 5500万吨,“十五”期间达到1.02 亿吨。从 1973年起,苏联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粮食净进口国。

——摘编自赵健《20世纪70—80年代中苏农业体制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农业合作化思想形成的背景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70-80年代苏联出现农产品供应困难局面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苏俄(联)农业政策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2023-07-27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列宁认清了社会的基本矛盾产生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若集中一切物力财力搞建设,以共产主义的原则去调整当前国家的生产和分配,只会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脱节,带来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加剧社会矛盾。列宁坚持利用商品、货币来发展社会主义,以“迂回”的方式,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经济贸易,打通欧洲市场,把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有条件地租让给外国资本家。

——摘编自齐枭博《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及其当代意义》

材料二九月全会(1965年)上,苏共正式推行“新体制”,扩大企业权力,完善计划制度,缩减指令性指标,简化计划制定和监督方法。1973年又进行了机构改革,广泛建立生产和科技联合公司,使管理者更接近生产,缩短从科研到生产的周期。“十五”计划期间,苏联通过了《关于改进计划工作和加强经济机制对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的作用》的决议,进一步把经济改革的目标指向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摘编自金挥《勃列日涅夫时期影响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因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列宁采用“迂回”方式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勃列日涅夫“新体制”改革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简要评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联于196810月宣布实行新经济体制,国家下达给企业的计划指标项目,从30项减为9项,包括产品销售额、主要产品品种产量、工资基金、利润总额、盈利率等。1972年增加了新产品销售额和拉动生产率两项指标。1976年增加了成本指标。1979年,又决定自1981年起采用定额净资产指标来代替产品销售颈指标,防止企业片面追求生产盈利率。1979年,政府进一步明确五年计划是计划工作的主要形式,并加强长期计划的作用,规定企业可按照五年计划的要求自行编制年度计划。

——摘编自杨合湘《苏联新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

材料二   南斯拉夫于20世纪50年代取消了指令性的国家计划,在制定计划时,工人自治的三联合劳动组织进行自下而上的协调,鉴订自治协汉,再经过有关部门、共和国及自治省,联邦等层次的协调,最终订立社会协议,形成全国的社会计划。各种协议签订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政府与各经济组织之间的关系也是平等的。协议签订后即具有法律性质,违反协议要按规定赔偿损失。政府主要采取经济手段、经济法令来调节生产,通过市场竞争来促使企业改善经营。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编《艰难的探索:匈牙利、南斯拉夫改革考察》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联1965~1979年计划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苏联计划制度改革相比,南斯拉夫计划制度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斯拉夫改革的影响。
21-22高一下·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无论是领导层(勃列日涅夫执政)在“改革”方面唱的调子多高,他们也不想按照邓小平先生的做法,进行大规模的农业改革,达到中国式的“自由化”的程度,虽然情况很明显,苏联的农业产量大大低于它的勇于冒险的邻邦。(见下图)

1950—1984年苏联、中国粮食产量的比较


——摘编自[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指出A时段中苏两国粮食产量的不同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不同的原因。

材料二

         
1997年邓小平理论被写入党章,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16年中国自主研制的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在国际超算大会公布的全球超级计算机TOP500榜单中夺得第一
2017年第71届联合国大会,将中国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纳入“联合国与全球经济治理”决议,并获得通过
2017年中共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共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90万亿元,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
2020年我国实现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2021年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超4万公里,高速公路的运行里程超16.8万公里,居世界第一
(2)根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突出成就。
2022-06-12更新 | 45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针对赫鲁晓夫后期严重农业问题,在全面推行新经济体制前,勃列日涅夫先抓农业改革:实行固定收购和超计划交售奖励制度,凡农庄农场超过固定收购计划后交售国家的农产品,国家提价50%收购;同时稳定零售价格;1965-1979,农产品收购7次提价,某些农产品收购价格超过零售价格,出现倒挂,财政补贴不断增加;完全经济核算制农场,可把大部分利润留为自己支配,不上缴预算,有利于社会稳定。1964,苏联通过《集体农庄成员倪抚金和补助金法》,实行稳定的社会保障制度,规定:集体农庄设立养老金、残废优抚金、丧失赡养人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勃列日涅夫农业改革的内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勃列日涅夫农业改革的原因和影响。
2021-07-16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