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3 道试题
1 . 1982年苏联历史教科书中,某章的标题为“伟大的十月社会义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的胜利”。2016年俄罗斯历史教科书去掉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这一概念,并引入了“伟大的 1917 年俄国革命”这一概念。这表明俄罗斯(     
A.历史研究要多元化B.经济衰退和国际地位下降
C.力图淡化意识形态D.缓和了与西方大国的关系
2023-07-13更新 | 177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4月段测(一)历史试题
2 . 下表为1965- 1985年苏联城乡收入统计对比表(单位: 卢布)。这反映了当时苏联(     

年份

城市职工

集体农庄庄员

月均收入(含补贴)

月均货币工资

月均收入

占城市职工月收入比重

1965

129.2

96.5

51.5

53.4%

1970

164.5

122

74.8

61.3%

1975

198.9

145.8

92

63.1%

1980

232.7

168.9

118.5

70.2%

1985

268

190.1

153.4

80.7%

A.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C.出现了贫富分化的弊端D.从根本上突破了斯大林模式
2023-07-13更新 | 108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波兰在1956-1960年工业增长59.6%,农业增产20%;匈牙利在1968—1973年间国民收入年递增率为6%,人民消费水平也以5%—6%的速度提高;这时期民主德国经济稳步增长。这表明(       
A.市场经济体制优越性凸显B.东欧社会主义改革初见成效
C.经济互助委员会高效运转D.西方和平演变战略正在推行
2023-07-09更新 | 90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
(1)东欧各国的改革都没有突破____的束缚,在苏联鼓励东欧改革和西方____战略影响下,东欧执政的共产党或工人党领导人迷失了改革的____,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否定____,抛弃共产党领导地位,实行____。1989—1992年,东欧各国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急剧变化。
(2)____的变化相对平稳;罗马尼亚发生了流血冲突;民主德国并入了____;捷克斯洛伐克分为____两个独立国家;南斯拉夫经过激烈内战,____
2023-07-09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纲要下册第20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5 . 二战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共同原因及其影响是什么?
2023-07-09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纲要下册第20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6 . 20世纪80年代,匈牙利领导人卡达尔表示:“民主是我国政治制度的本质。它是一个严肃的问题。我们希望在不改变基本社会结构的前提下,加强匈牙利民主的各个方面。”这表明卡达尔认识到要(     
A.改革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B.巩固计划经济体制
C.推动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D.实现国家独立自主
2023-07-08更新 | 92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   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材料一   赫鲁晓夫上台时苏联的农业问题十分尖锐。赫鲁晓夫执政后首先改革农业计划制度。赫鲁晓夫指出绝不需要中央给集体农庄布置播种面积,规定牲畜的头数。为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赫鲁晓夫还在农产品采购制度方面进行了调整。……在1953年的九月全会上,赫鲁晓夫提出要种植玉米。

——《苏联真相》

材料二   到这个时期,苏共二十大所激发的,而在随后的岁月中被保守主义的灭火队竭力加以扑灭的那股新的热情也逐渐派灭。1964年上台的领导人甚至不想去使国内政策恢复活力。经济方面的改革也是短命的,很快被俄国历史上最盛行的无所不在的行政命令和官僚主义的管理作风和管理方法所代替。

——俄罗斯专家格·阿·阿尔巴托夫对勃列日涅夫执政生涯的评价

材料三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经济增长情况(年平均%)   


196119651966197019711975197619801982年①
社会总产值6.57.46.34.23.3
国民收入6.57.85.74.32.6
工业总产值8.68.57.44.42.8
农业总产值2.23.92.51.74.0

——摘编自房宁《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经济改革》

材料四   20世纪70年代,苏联为了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不仅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而且继续坚持把科技发展的重心倾斜到军事和国防建设领域,使国民经济更加畸形发展。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册》P123

材料五   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帮助苏联实现了有效的宏观经济规划和调控,有效地集中有限的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但是在另一方面,却严重抑制了企业生产的积极性,生产效率低下。备战型的发展模式,导致苏联一味追求重工业和军事工业的发展,忽略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虽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但实际上却导致了苏联国民经济内部产业发展严重失衡,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摘编自刘玮换《浅谈斯大林模式》

材料六   二战结束后,虽然人们希望有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来重建家园,但战争的胜利却向苏共高层证明了工业化和集体化的正确性,与美国的军备竞赛则又强化了这种体制。至赫鲁晓夫时虽然全盘否定了"斯大林",但在改革中却一只脚迈向了民主,另一只脚又陷入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泥潭。而勃列日涅夫一边进行积极的经济改革,一边不断加强党政集中领导制、干部领导终身任职制等,个人集权和特权思想逐渐泛滥。至戈尔巴乔夫时期,强大的阻碍机制致使经济改革举步维艰,并最终使其转向政治领域,加速了苏联剧变的历史进程。

——摘编自陆南泉《对苏联改革历史的回顾与再思考》

材料七   戈尔巴乔夫改革比中国改革起步晚,当时中国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但戈尔巴乔夫并没有吸取中国的经验,仍受制于传统社会主义理念,其出发点是反对私有制,反对市场经济,仍在完善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1987年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仍视市场为资本主义的,并没有超出当年改革的范畴,用国家订货代替国家计划,实质未变。

——摘编自左凤荣《对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主要原因的思考》

主题二   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

材料八   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提出改革的《行动纲领》,主张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改革党的领导体制,建设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独立制定对外政策等。这场改革运动被称为“布拉格之春”。苏联对此不能容忍,出兵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扼杀了改革。

——《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九   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自此以后,中国以农村改革为突破口,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十   20世纪80年代,一些东欧国家经济陷入严重困境,政局剧烈动荡。在苏联鼓励东欧改革和西方“和平演变战略”影响下,东欧执政的共产党和工人党领导人迷失了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抛弃共产党领导地位,实行政治多元化。19891992年各国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急剧变化。

——《中外历史纲要》(下)

主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

材料十一   “一五”计划是中国共产党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以建立工业化初步基础的战略,这既是学习苏联经验的结果。也是基于我国当时的国情而做出的冷静选择。为了迅速改变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中国主要依靠国内积累建设资金,从建立和优先发展重工业入手,大规模进行投资建设,高速度地发展国民经济,力争尽快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一五”计划的胜利完成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推动了中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孟凡东、周晓光《论“一五”计划的历史意义》

材料十二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经济开始市场化。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行,使农民在经济上成为平等的主体,促进了农村民主化进程。1992年以后,市场经济使农业规模经营所承担的风险能力、市场谈判实力可以发挥作用,集体经济真正有了经营自主权和外部市场。

——摘编自高德步《五十年来经济体制变迁的历史思考》


✱基础测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赫鲁晓夫执政后是如何进行农业改革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尔巴托夫对勃列日涅夫的基本态度。结合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的改革的局限性。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勃列日涅夫时期经济发展的变化,并简要评价其改革。
✱能力提升✱
(4)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对苏联的影响。
(5)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认识。
(6)据材料七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严重缺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此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
✱历史纵横✱
(7)根据材料八、九、十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出现过哪些模式?
(8)根据材料八、九、十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与苏联、东欧的改革一成一败的原因。
(9)根据材料十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一五”计划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10)根据材料十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农村经济迅速发展的条件。
2023-07-07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纲要下册第20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8 . 据统计,1950-1980年南斯拉夫整个社会产值增加5倍,按人口平均增加三倍,平均每年增长率为6.30%,工业产值增长11倍,农业平均每年增长3.8%。这些成就的取得(       
A.表明南斯拉夫突破了苏联模式束缚B.深受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
C.借鉴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得益于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的建立
2023-07-06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下表为1971年至1980年东欧主要国家的人均GDP增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以2010年美元不变价格计算,单位:%)
国家1971197219731974197519761977197819791980
保加利亚6.257.047.587.018.336.095.925.286.335.41
捷克斯洛
伐克
4.564.694.045.235.612.973.553.312.332.44
南斯拉夫8.291.061.8813.84-0.504.327.588.083.951.42
匈牙利5.875.826.625.575.792.976.154.041.13-0.11
波兰6.593.873.366.245.057.006.144.452.89-6.87
罗马尼亚13.0010.6210.4012.3210.3211.118.427.286.334.26
A.东欧国家的改革一度取得了显著成效B.美苏冷战导致东欧经济呈现下滑趋势
C.东欧经济波动加速了苏联的政治改革D.部分国家突破苏联模式迎来快速发展
2023-07-06更新 | 37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表3是20世纪 50、60年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内容。据表格内容,可知各国的改革(     
波兰建立以社会主义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实行土地改革:通过渐进的方式实现工业化。
匈牙利以联盟政策取代当时已呈现的多党制;用“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革新取代高度集权的单一经济模式。
捷克斯洛伐克实行多层次的社会所有制,更有效地参加国际分工,执行独立的对外政策。
A.最终导致东欧剧变B.提供经济建设经验
C.没有取得任何成效D.违背社会主义原则
2023-07-06更新 | 103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安宁河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