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盘点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

1982年-2022年,中共中央发布了24个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见表。

年份主题
1982年-1986主要涉及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贯彻执行农村的改革方针
2004多种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2005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农民增收开辟新途径
2006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乡村建设,力争城乡差距逐步减少
2007以农村产业为突破口,发展农业现代化产业提升农民收入
2008通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农村城镇化进程
2009农民增收
2010协调推进城乡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2011以水利工程为主要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2012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
2013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政策扶持力度、科技驱动力度
2014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2015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
2016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2017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8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19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2020要求确保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
2021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
2022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推动乡村振兴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央“一号文件”的理解。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消除贫困既是人类的共同理想,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价值追求和重要使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农村自主经营,从《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到《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贫困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为扶贫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在脱贫攻坚战中,全国累计选派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在扶贫一线。“十三五”期间,全国贫困人口每年净减少1000万以上,让贫困群众真真切切过上了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生活。2021年,我国终于整体上彻底摆脱了绝对贫困,同时成为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国家,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摘编自马振清、李明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消除绝对贫困的中国之治》


(1)根据材料,归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消除贫困所做的努力。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能取得脱贫攻坚伟大胜利的原因。
2022-05-19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脱贫攻坚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某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材料一   1952-2018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

1952195619651978198420122018
收入(元)6278100132355838914617

——依据《中国统计年鉴》

材料二   农村贫困发生率变化情况

——依据《中国农村贫困检测报告(2019年)》

材料三   清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历史使命。2012年,党的十八大后拉开了脱贫攻坚的序幕。2013年提出精准扶贫的理念。2020年,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

——摘编自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简史》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解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脱贫攻坚战。
2021-05-10更新 | 174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士绅阶层源远流长,但直到明清时期才逐渐成为一个群体,并在乡村治理中发挥其相应的功能。明清士绅阶层鼓舞民众开垦荒地,种植粮食作物,修建农业灌溉设施;带领乡民开山架桥,修建道路,并定期修整维护道路;躬体力行,传授经典,传播传统道德信条。每逢粮食歉收、灾荒年份、乡民生活窘困之时,士绅阶层筹资筹粮,开设粥棚,赈济乡民。士绅阶层带领乡村民众制定乡规民俗,对地方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士绅阶层有时候还凭借其特殊的社会地位,无情地剥削乡里民众,强迫民众为其劳动服务。在调解处理乡民诉讼纠纷时,士绅阶层有时也会因为收受贿赂,导致调解判罚的偏颇。

——摘编自李富豪、罗运胜《论明清士绅在乡村治理中的角色及其对当今乡村振兴的启示》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面临“千古未有之大变局”,保甲废弛,政府对乡村治理进行了适度调整与变革。晚清政府仿效日本推行地方自治,在乡村推行了一系列积极有效且具有现代治理色彩的举措,如兴办新式教育、制定村规民约和发展乡村经济等。1915年,民国政府在清末制度设计的基础上相继颁布了《地方自治试行条例》及《施行细则》,最早确立了现代意义上的乡村自治模式。1920年代,乡村建设运动渐成风尚,众多社会精英投身其中,中国乡村建设呈燎原之势,600多个乡村学术团体和教育机构参与其中,通过兴办教育、改造农业、流通金融、提倡合作、办理防卫,复苏日趋衰落的农村经济,实现“民族再造”与“民族自救”。

——摘编自冯俊锋、唐琼《清末民初中国乡村治理再考察》

材料三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进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三农”工作重心已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贯彻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习近平20219月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慰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士绅在乡村治理中的功能并分析其不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民初中国乡村治理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乡村振兴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曼彻斯特位于英格兰西南部,众多大型工厂和林立的烟囱组成这里的“城市景观”,加之谷地的地形条件导致这里雾霾频发。1842年,曼彻斯特一份新闻报道描述:“黑烟笼罩在城市的上空,经久不散,人们抬头可以看到高耸的烟囱吞吐着滚滚的黑烟,低头可以看到厚厚的煤灰覆盖着大地,到处都是黑灰色的建筑,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已经分辨不出白天和黑夜了。”1868年,曼彻斯特卫生官员发现工厂的中年劳动者极易患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在19世纪下半叶,造价100万英镑的曼彻斯特市政厅外观的石雕因被烟雾腐蚀而出现风化状况。19世纪70年代,浅色蛾类在烟雾弥漫的地区几乎绝迹,蝴蝶也在发生黑化。罗伯特·安古斯·史密斯(1817-1884)在曼彻斯特距离市中心下风口两英里处种植了20株茶花,以测试空气中硫化物对植物的影响,结果发现这些花黯然无光,甚至凋敝死亡。1873年,曼彻斯特化学与其他工厂有害雾气委员会检察官曾有记录:位于中央商务区中心的J.斯梅瑟茨的工厂排放烟尘达11分钟,站在这里的人会因吸入该厂烟囱释放出的浓烟而感到窒息。

——摘编自吴洋、卜风贤《19世纪以来伦敦和曼彻斯特雾霾的治理》

材料二   2005年,为有效破解我国生态治理难题,提升民众生活质量,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省安吉县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相继提出“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治国理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我国未来生态建设指明了方向。立足新时代,要实现党中央提出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党和政府已将推进生态治理现代化作为国家建设的核心任务和重要抓手。

——摘编自欧阳康、郭永珍《论新时代中国生态治理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中后期曼彻斯特雾霾的危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当代中国推进生态治理现代化的特点及其意义。
2022-04-13更新 | 230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6 . 时代精神体现于社会精神生活各个领域的历史时代的客观本质及其发展趋势。它集中体现于社会意识形态中的那些代表时代发展潮流,标志一个时代的精神文明,是对社会生产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思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王崇伦(1927—
2002)
1949年8月入鞍钢轧辊厂当刨工。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车间副主任、鞍钢双革办公室副主任、鞍钢工会筹备组主任等职。他是“一五”计划时期的革新能手,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吴仁宝(1928—
2013)
20世纪80年代初,吴仁宝就提出,华西富了,要看忘国家、不忘集体、不忘左邻右舍的诺言。他以一个共产党人的博大胸怀、非凡胆略和宏大气魄,带领华西人民高举旗帜、开拓进取,走出一条符合华西发展的康庄大道,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示范
钟南山(1936
—)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敢医敢言,提出存在“人传人"现象,强调严格防控,领导撰写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在疫情防控、重症救治、科研攻关等方面作出杰出贡献。2020年8月11日,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章"

根据材料并选择三个人物中的一位,谈谈你对他所代表的时代精神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对“千千万万的劳动者”致以新年问候,感谢这些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和守护者。“农民工”就是这“千千万万劳动者”中特殊的一个群体。

材料一:1983年以前,国家“严格控制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1984年开始允许农民流动,中央文件规定“允许农民进城开店……提供各种劳务”。从1992年开始,党中央国务院引导、放开并支持农民流动,相继出台了《关于做好农民工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的通知》《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法规,切实解决好农民工问题。目前全国农民工总量约为2.9亿, 其中“新生代农民工”占到60%,大约1.7个亿。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农民工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城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摘编自盛昕《改革开放30年中国农民工政策的演进及发展》

材料二:据相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有780万农民工返乡创业,所创办的企业中,有80%以上都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和产业融合项目,54%都运用了网络等现代手段。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又下发《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从各方面给予了政策支持。

——摘自《人民日报》社评( 2017年09月15日 05 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农民工”现象出现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民工”现象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作用。
2021-05-13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六盘山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8 .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是中华民族始终崇尚的品德和胸怀。2020年春天,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在积极抗疫同时,习近平主席先后同俄罗斯等外国领导人通电话,分享防疫、抗疫的中国经验,派出一批批专家医疗队前往世界各国。其中塞尔维亚总统寒风中迎接中国新冠疫苗的视频爆红网络,这说明新时期的中国
A.积极构建人类共同体B.注重发展与周边国家关系
C.与各国建交的新高潮的到来D.疫情防控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