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海洋文明与大河文明在政治体制方面呈现出“民主与专制”的明显差别,形成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A.思想观念不同
B.经济形式不同
C.地域位置差别
D.人口数量不同
2016-12-12更新 | 233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必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据《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介绍,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这里的“最基本之原始动力”是指
A.顺应世界潮流
B.走向民主共和
C.启蒙国民思想
D.拯救民族命运
3 . 从19世纪中叶开始,欧洲女权主义者提出了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设计并试穿了短裙和女式长裤,但受到舆论责难。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量妇女加入劳动大军,妇女裤装和短裙开始流行。这说明
A.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促使妇女成为劳动者
C.妇女装束变化与其社会角色变化相适应
D.妇女以穿着裤装和短裙来维护自身权利
2016-11-27更新 | 720次组卷 | 33卷引用: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历史试题
4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央集权体制创新,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古希腊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民主和法制,人文精神的滥觞;两大文明薪火相传,相互交融,共同推动着人类文明进程。从文明史角度出发,二者分别是哪两大文明的杰出代表
A.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B.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
C.儒教文明和基督教文明D.落后文明和先进文明
2016-11-27更新 | 258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苏泰兴第一高中高一上期阶段练习01历史试卷

5 . 明清以来,书籍翻译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合作开始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陆续设立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和译书机构。90年代中期,梁启超收集部分已译西书目录,按西学、西政等类别编成《西学书目表》,并指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

材料三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路及其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法国的伏尔泰认为,儒学不是宗教;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当时翻译活动的内容和作用。

(2)依据图一并结合材料一、二,说明19世纪中后期翻译活动出现的新变化。

(3)依据材料二、图二及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译书活动产生的影响。

(4)依据材料一、三,指出17~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的原因。

6 . 英国家庭的演变与近代社会转型和工业化进程有着密切的联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6/17世纪的英国社会,家庭生产主要以家庭手工业为主,……生产的主要环节是在工匠的一家一户的劳动单位中进行,户主对家庭成员仍具有在经济生产和生活方面进行管理的职能。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发生,大机器协作生产方式兴起,使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业和手工作坊被排挤、吞并,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功能也就日益让位于工厂中组织的大规模工业,……父亲不再具有劳动组织领导人的地位,由此失去了支撑他对于户内成员权威的强大的支柱。

——孟庆芳《试析16—18世纪英国家庭的演变》

材料二   工业革命纺织机的出现,为劳动妇女提供了走出家庭的机会,中产阶级妇女也逐渐走进变化中的社会。……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各国妇女运动的兴起,英国妇女在1928年也获得了与男子同样的选举权。……家庭内部妻子对丈夫、孩子对父亲的经济依赖减弱,……维系家庭的主要纽带不再是经济而是感情。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涅·托夫勒认为在核心家庭中,“爱情已从家庭关系的外沿变成它的首要的正当的核心”。……相对于前工业化时代因经济关系,或为生存而组成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前后英国家庭功能出现的变化,并指出影响这一变化的社会条件。
(2)据材料一、二,归纳英国家庭关系的进步之处,分析英国妇女地位变化的政治经济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说明社会变迁与家庭演变的关系。
7 .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中期,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后,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时间与物质分布、运动之间的辨证关系,提出了新的宇宙观,同时使得现代物理学和天文学如此结合而产生了天体物理学,为人类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更广泛的途径。

——以上材料均摘自(宇宙探险)

材料三 达尔文推翻了那种把动物、植物、各物种看作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确立了物种的变异性和承续性。

材料四 自然科学借以宣布其独立并且好像是重演路德焚烧教谕的革命行为,便是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的出版,他用这本书(虽然是胆怯地而且可说是只在临终时)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恩格斯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经典力学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以经典力学为代表的—系列科学成就的出现对当时的欧洲思想界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2)指出材料二中科学理论有什么新发展?简要分析其发展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进化论在欧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依据材料四回答,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条件是什么?17-18世纪的中国为什么不能产生“哥白尼”、“伽利略”的科学家?试结合中国当时的经济、思想文化状况进行分析说明。
8 .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机构中,有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元老院、执政官,我国西周出现了宗法制和分封制,这些机构和制度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
B.都是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C.统治阶级加强对社会团体的控制
D.经济模式决定政治模式
9 . 张岱年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中有这样一段论述:“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黄宗羲、顾炎武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资产阶级思想家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请回答:
(1)据材料指出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不同之处。
(2)请从经济角度分析导致上述不同影响的原因。
(3)据此你认为一种进步思想能够导致社会变革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2010-09-28更新 | 2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江苏省盐城市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