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各个国家和民族间的交流合作会受到一种或多种因素的影响,人类历史上各个国家和民族间的交流融合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文化共享资源互补互惠肤色相同或相近共同的历史命运官方形态推进
文化共享的类型可以归纳为族源型、语言型、宗教型、民俗型和官方意识形态型。在相当规模的区域内,各民族会按照各自不同的方式对区域内的资源相关部分加以利用,而且和其他民族形成长期稳定的资源互补互惠关系。但因资源争夺和竞争也经常造成各个国家和民族间的冲突。在某些情况下,肤色变成了一种族性特征,成为一种社会界限。如在长期的殖民掠夺的过程中,形成了种族主义,形成了“文明”与“野蛮人”对立的观念。各民族共同的历史经历和历史命运对各个国家和民族间的交流认同起着重要的作用。各国通过多元文化和各种措施推动各个国家和民族间的交流`与合作。

——摘编自毕跃光《民族认同、族际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共生关系研究》


围绕材料,结合相关史实,对上述材料中的类型进行论证。(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类型展开论述;中外关联,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4-02更新 | 137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2022届高三下学期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卷A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历史上传统的消费观受到质疑,新的消费思想应运而生。这集中体现大明代陆样的思想上,他在其《蒹葭堂杂著摘抄.禁奢辨》中指出“自一人言之,一人俭则一人或可免于贫;自一家言之,一家俭则一家或可免于贫。致于统论天下是势则不然”“彼以梁肉奢,则耕者鹿者分其利;彼以统绮奢,则鬻都尔留分其利”。

——摘编自吕晓萌中国古代鼓励消费的经济思想辨析》

材料二   18世纪以来,英国社会各阶层对物质财富的追求与对客奖奢侈品的狂热消费,突破了等级与阶层,奢侈消费经济兴起。曼德维尔认为奢侈消费刺激贸易发展,促进经济繁荣,公开为套侈传统进行辩解。英国思想界甚至掀起了“奢侈大讨论”,预示着奢侈消费正在经历去道德化趋势。亚当.斯密也为奢侈消费和商业辩护。法国启蒙思想家也极力为奢侈消费鼓与呼。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在《商业计划》中这样描写英国社会:人口众多,国家富裕,物质产品丰富多样,人们的生活更加奢侈、爱慕虚荣,每个人都出手阔气。

——摘编自曹瑞臣《18世纪英国消费社会的兴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消费观念,并分析其形成的相同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西消费观念产生的不同影响。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秋瑾,别号鉴湖女侠。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出身于世代仕宦之家。1896年依父母之命嫁与相潭富家子弟王廷钧。后与丈夫性格志趣无相似,感情长期不睦。1904年秋瑾终于冲破家庭束缚,毅然前往日本留学,进入青山实践女学,并发起成立中国第一个妇女革命团体"共爱会"19071月,秋瑾在上海创办《中国女报》,不仅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妇女所处之悲惨境遇,而且还探讨了摆脱这种境遇的途径。首先,秋瑾自己以身作则,毅然结束不幸福的婚姻与王廷钧离婚,而且敢于仗义执言,劝导别人摆脱不平等的婚姻。其次,她在一篇演说词中号召∶"如今好学堂也多了,女子工艺也兴了,但学得科学工艺,做救习、开工厂,何尝不可自己养活自己呢?"而且她还提倡在中国创办女学,因为"女学不兴,种族不强"。她自己还先后创办了明道女学,浔溪女学等。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秋瑾认为妇女只注重自身的解放还不够,还要积极参加到政治斗争中。

——摘编自杨晓梅《思潮涌动与近代中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秋瑾的妇女解放思想形成的原因,并概括其解放妇女的主要途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秋瑾的妇女解放思想。
2020-12-11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普通高中2021届高三精准备考原创模拟(一)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西欧有地方自治传统,自治市的政府和议会都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工业革命后,为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西方国家把城市分成为若干小区来负责救济,社区组织开始形成。二战后,社区发展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社区在政府的管理和组织下,提供生活服务、教育、休闲娱乐福利、卫生保健等,还参与相关的城市规划、土地政策等地方政府的决策。各国政府还在社区管理中引入企业管理办法,把原先由政府承担的很多事务交给市场和社会。20世纪80年代以后,社区承担了更多的政府功能,使基层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据姜泛《社区在西方:历史、理论与现状》

材料二 伴随着“一五“计划的实施和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城市职工被纳入诸如工业、交通、商业、物质、金融、文化、教育等类型单位。单位对工作人员支付工资,还履行住房、医疗、食堂服务、商业服务、子女入托,甚至子女中小学教育等社会性服务功能,所谓“单位办社会”。一个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几乎都依赖于“单位"。30 年间,劳动者在各单位之间的流动比例较低。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单位内部的商业、食堂、学校等服务功能逐步社会化、市场化。

——摘编自郑撼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方城市社区与中国单位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以来西方社区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法合所学知识,说明单位在我国基层治理中的作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康雍乾三朝除了宣扬武功的方略外,还编写字典、韵书、类书及经书的集解,动员了不少当世的学者,从而引导了学术界的方向,形成了一个学术群体-乾嘉学派,顾炎武、戴震、段玉裁是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对传统文化原典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理、考订和诠释,在经史子集等方面,都有不少突破性的成果和总结性的成就。乾嘉学派的许多学者强调“实事求是”的精神,注重具体分析的方法,讲求言必有据、无证不信的态度,为由传统学术研究向近代学术研究转化提供了沟通的桥梁。戴震的《孟子字义疏证》一书,形式上是对《孟子》中的主要名词进行诠释,实际上则是对宋明理学作了深层次的检讨和批判,甚至于“考据”出了“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的道理。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等

材料二   沙龙兴起于15世纪的欧洲,在当时指的是装扮艺术品的房间。16世纪末传入法国,最初指的是卢佛尔宫的画廊,后逐渐演变为聊天、玩纸牌和谈论文学与艺术的场所。17世纪初,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沙龙开始出现,这就是德·朗布依埃夫人的蓝色沙龙。17世纪后期到18世纪,沙龙的话题由文学艺术转变为政治性的话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罗兰夫人的沙龙,这个沙龙被誉为“吉伦特派的灵魂”。18世纪时,沙龙发展到顶峰,这一时期兴起了众多各式各样的沙龙。诸如乔芙林夫人的哲学沙龙、莱斯比纳丝小姐的百科全书派沙龙以及内克夫人的政治沙龙等。

——据李国强《启蒙时代:法国沙龙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乾嘉学派出现的历史原因,并概括其学术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沙龙文化的特点及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代典籍中,“革命”一词是指顺承“天命”的朝代更易之意。及至20世纪初年,部分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用西学中“革命”(Rerolution)一词的含义取代经典阐释并附以自己的理解,公开打出“政治革命”的旗帜以号召国人变革或推翻专制皇权。

——摘编自郭世佑《晚清政治革命新论》

材料二 长期以来,在对待传统政治制度问题上,曾存在绝对化的倾向。目前学术界的主流观点是,中国传统政治制度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行之有效的历史经验:其一是有发达的政治分工和悠久的权力制衡观念;其二是积累了一整套比较科学的人事管理的经验。现实政治制度的优点与缺点,往往与传统政治制度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辅——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从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逐步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制度,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及其他体制改革,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国家治理,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制度保障。

——据何教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形成的历程和成就》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与现代学者对待传统政治制度的态度有何差异,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特征及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茶馆是成都人休闲娱乐之地,无论是上层精英还是下层民众、富人还是穷人、闲人还是忙人,都在茶馆这个公共空间里活动:人们去茶馆会友、交易、推销、卖艺、闲聊,或无所事事、观看街头行人,后来,有人在茶馆讨论时事、宣传演讲、发动民众。晚清以来,茶馆一直被地方政府批评为“秩序不良”之地,1903年,刚建立的成都警察公布了茶馆规则以约束茶馆。1916年警察制订新的控制条文,申明任何表演都不得有“淫荡”的语言和动作,否则将被禁止。茶馆虽经常藐视规章,但也力图改变面貌以迎合时尚.1912年陶然亭茶馆开张,特设有一球房,据称是要提倡西方“文明”、“健康”的娱乐,还提供电话、报纸和食品等服务。有些茶馆还把话剧引入成都舞台。如今,茶馆仍然是大多数市民最能接受的公共生活空间。

——摘编自王笛《二十世纪初的茶馆与中国城市社会生活——以成都为例》

材料二   1650年,牛津开设了英格兰第一家咖啡馆,之后,咖啡馆吸引了贵族、文人、学者、科学家、商人等不同群体的光顾与参与咖啡馆顾客们彼此之间相互平等、包容而开放,不论政治、宗教话题,或科学、文学、商业话题都可讨论。17世纪中叶后.英国政局动荡,一些咖啡馆俱乐部时常在咖啡馆内对政治、宗教等严肃话题进行计论,新旧社会阶层在咖啡馆中试图引导社会群体为其代言的政党服务,咖啡馆内各种新闻信息的易取得性、政治化、谣言化,使政府加强对咖啡馆内信息传播的管控。18世纪,期刊杂志报纸在咖啡馆中流转,成为顾客争相取阅的对象。此外,咖啡馆被英国人视为增进知识、培养技艺的重要场所,过去专属于知识精英的各种专业学问都能在此获得有效传播。

——摘编自王浩宇《近代早期英国咖啡馆文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初成都茶馆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英国咖啡馆和成都茶馆的共同特征,并简要说明两者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医中药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对我国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世界医学的发展都作过巨大的贡献。早在公元前二百年的春秋战国时代,《内经》《难经》等经典著作的成书,就确立了中国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继《黄帝内经》后,还先后编著了《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脉经》《本草纲目》等一批医学专著。《伤寒杂病论》广泛流传到海外,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等国。唐代“太医署”是世界上最早的医学校,唐朝成为东亚医药的中心。宋朝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著作《洗冤集录》,有记载的名医多达数十位,民族医学的奋起为中国传统医学注入了新活力。

——摘编自晓涓鹃《试述我国古代中医学和中药学方面的成就》

材料二:15至17世纪,人们在抗击黑死病时所采取的一些卫生措施,在客观上促进了欧洲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西医逐渐发展起来。16世纪欧洲医学的主要成就是人体解剖学的建立,因为文艺复兴时代把人作为注意的中心,这反映在医学领域内人们首先重视的就是人体的构造。17世纪随着实验的兴起,出现了显微镜等许多科学仪器。18世纪莫干尼把对疾病的认识由症状推到了器官,建立了病理解剖学,为研究疾病的生物学原因开辟了道路。19世纪初期,伴随着工业革命技术的发展,已经可以把一些植物药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到19世纪末能够合成阿斯匹林,其后各种药物的合成精制不断得到发展。

——摘编自《中西医比较》等资料

材料三:晚清以来,西方医学强势进入中国并得到迅速发展,中西医之间的巨大差异清晰地展现在国人面前。1903年清廷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设立l门中国医学和16门西医学科,但将前者列为首位。民国初年,蔡元培、鲁迅等把中医学当作文化糟粕加以反对。1929年国民政府以“愚昧落后”、“阻碍科学”、“医事卫生障碍”等理由,通过了“废止中医案”,此政令一出震动了整个医学界。虽然通过中医界人士和爱国人士的共同努力,保留住了中医,但国民政府对中医的态度却日渐苛刻,中医几乎无法得到任何来自官方的支持。

——摘编自赛柏蓝《一文读懂中国中医药发展史》等资料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医发展的成果。
(2)根据材料二、三与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医和近代中医发展的趋势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请给传统医学的发展提出一些合理建议。
2019-01-18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广西柳州市2019届高三1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多次使用“或然式的证明”这个概念,他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不属于艺术本身的或然式证明,一类是属于艺术本身的或然式证明。前者“指不是由我们提供的,而是现成的或然式证明”。后者是指“所有能由法则和我们的能力提供的或然式证明”,他将其又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由演说者的性格即道德品质、人格威信造成的;

第二种是由使听者处于某种心情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动之以情”而造成的;

第三种是由演说本身有所证明或似乎有所证明而造成的。其中第一和第二种方式是《修辞学》重点讨论的问题。

材料二   先秦诸子的修辞学,尤其是儒家的修辞学,是在“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修辞立其诚”和“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的观点下展开的。“立言”主要是指在思想上能使人积极向上的思想的表述“修辞立其诚”是《周易》里孔子为解释乾卦的九三艾辞所说,至于“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见于《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在这些思想的统帅下,先秦诸子的修辞学讨论的重点则放在修辞的重要性、修辞应遵循的原则(慎言)辞格的运用等方面。只有墨子讲究推论,韩非子、鬼谷子讲究揣摩听者心理先秦诸子关于修辞学的讨论,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冠才《先秦诸子与古希腊哲学家修辞观之比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亚里士多德与先秦诸子在修辞学上的差异,并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先秦诸子修辞学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孙思邈有感于医方本草卷怢浩繁,忽遇急症求检国难的情况,删载繁重。在《千金要方·道林养性》中,孙思邈指出:医生应恪守医德、坚定专业思想,不要以贫富易志改性。北宋期间,947年,宋太祖亲为《开宝重定本草》作序,宋仁宗嘉祐六年编写《嘉祐补注神农本草》《本草图经》。中央设立了翰林医官院,掌疗官吏军民疾病,后成为培养医学生的场所;同时地方上增设药局,以帮助百姓治疗疾病。专门设立了“收卖药材所”,并设立药官鉴验药材的优劣真假,严禁将不良的药物制成熟药。实行药物销售的国家专营政策。百姓不能及时买到药物,耽误病情,则杖责一百。南宋宋孝宗隆兴二年,两淮瘟疫流行,朝廷急令和药剂局制赈灾药四万帖,派使臣遍诣两淮州县乡村散给。京城官药局的五个门市年上交四十万缗,占国家财政收入的0.67%。

——整理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17世纪晚期,欧洲医学活动的中心移到荷兰的菜顿。西尔维斯在那里牢固确立了临床传统。伯尔哈韦在这里发展了临床方法,他对病人进行富有同情心的治疗,真诚渴求从自己观察来理解疾病,他激发了一批出类拔萃的学生,影响了18世纪医学的发展。18世纪末,马修·贝利撰著了一部专门图解人体病理变化的著作——《病理解制学图谱》。贝利写道:“人体各个部分的自然结构都已得到了十分细致的研究,因此,解制学可以说已达到了高度完善。但是,我们关于疾病引起的结构变化的知识却仍然很不完善。”19世纪早期,病理学和病理解剖学的研究在英国扎下根来。在这欧洲处于动乱的时期中,英国引导着理智进步。

——摘编自亚·沃尔夫《十八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医学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欧洲医学迅速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外医学发展对今天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