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5世纪后期,日耳曼人最终消灭了西罗马帝国并建立了一系列封建王国,欧洲进入漫长的中世纪。因古代罗马帝国没有稳固的统一基础,加之后来日耳曼人各政权的相互攻伐,西欧从此再未真正实现统一。9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趋于成熟,日耳曼人国家的经济以自给自足的农业为主,商业接近于无,社会基本单位是实力强大但独立性强的大庄园,政治体制是世袭贵族把控的封君封臣制。日耳曼人还皈依了基督教,在此后漫长的年代中,基督教的影响不断扩大,并逐渐凌驾于各国王权之上,成为封建君主的后盾。这一时期的西欧各国大体上游离于世界性的经济、文化交流之外,这些与古代罗马有很大不同。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5-9世纪,中国经历了从南北朝的分裂到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时期。两晋南北朝时期,匈奴、鲜卑等北方少数民族纷纷内迁,“关中之人,戎狄居半”。但是,汉族与少数民族都认为自己是华夏的传人,争夺的主要是国家统一的主导权。少数民族政权“崇尚儒术,明达政事”,汉族也“纳四夷之乐”。进入隋唐时期,我国重新实现了南北统一,国家和社会更具有包容性和进取性。隋唐时期典章制度发达,政治制度上的建树颇多,多项政治经济制度进一步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国家实行的开明民族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和文化政策增强了中华文明的向心力.外来的佛教逐渐中国化,中国与欧亚各地区的联系变得日趋密切。

——摘编自瞿林东《历史文化认同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一-在世界历史背景下的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5-9世纪中国西欧社会发展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5-9世纪中国西欧社会发展不同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5-9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曰: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人性良善是内在的自然天性,孟子称之为善端。在他看来,任何人,无论圣人还是小民,都禀有这种普遍的善性。……虽然儒家思想发展到宋代理学,认为存天理,灭人欲,但中国儒家文化从性善论出发,确立了一种以德治为核心的政治哲学理念。

——摘编自杜维明《现代精神与儒家传统》

材料二  西方基督教从人与神的关系中考察人性,认为的观念是基督教人性论的核心观念,从根本上说它是由于滥用自由而造成的错误选择的可能性,昭示着人的沦落状态。西方近代以来,无论是霍布斯、洛克还是康德、黑格尔,虽然他们关于人性的阐释有诸多不同,但从根本上都同样包含着某种人性恶的预设,即出于自然本性而趋利避害有可能滥用自然权利。从人性的罪与恶出发,西方建立了以法治为核心的政治哲学理念。

——摘编自胡伟希《从人性论的差异看中西政治哲学理念的分殊》

材料三  中国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教导人们,追求幸福的办法是节制欲望,清心寡欲。英国近代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则认为,节制欲望不是追求幸福的最好办法,实行市场经济才是追求幸福的最佳途径。市场经济可以将人的利己之心变成利人之行,农工商,分工合作,各劝其业,乐其事各任其能,竭其力,财富就像水从高处往低处流一样,不召自来,不求自出,上则富国,下则富家,是最自然而然的事情。他并且认识到,财富是道德的基础,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

——摘编自张维迎《市场制度最道德》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比较中国儒家思想和西方近代启蒙思想关于人性论的不同之处,并指出宋代理学对先秦儒学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老子和亚当·斯密对于追求幸福的方法产生不同看法的社会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中西方的人性论谈谈你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体育活动不仅是先秦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人的重要手段。先秦各诸侯国对于军事体育极为重视,对百姓习武也有明确要求,“三时务农,而一时讲武。”一些军事体育竞技活动不断转化,如孔子私学教育中的围棋、登高以及具有代表性的蹴鞠、竞渡、秋千、击壤等都是非常流行的健身娱乐活动。先秦时期的体育活动还注重通过“御”来培养“敬君事上”的精神,通过“射礼”培养人“中”“礼”“志”“正”的品质。

——摘编自李世宏《先秦体育风尚发展特色探析》

材料二   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体育运动伴随着城邦的形成而逐渐活跃,同时代,各种祭祀竞技赛会蓬勃兴起,体育赛会“被无处不在的神圣所包围”。特洛伊战争胜利之后,体育发展为城邦的公共事务。古希腊一些哲学家的体育思想也影响体育运动的发展,色诺芬就著有《运动家—关于狩猎》《关于马术技巧》等与体育相关的体育哲学专著。随着希腊体育运动的发展,训练场成为希腊城邦的重要标志,受训者常常持续练下去,直至壮年。

——摘编自黄鑫《作为生活方式的古希腊体育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况先秦时期的体育竞技与古希腊体育竞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体育经济活跃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战国策》和《汉书》中,古人就提出了“爱国”和“爱国如家”的观点。在古代社会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四位一体的。在人们心目中,君主是国家的象征,君主的忧乐与国家的安危和民族的兴衰联系在一起,国家和君主是一回事。古代爱国主义者要求建立的统一国家,只能是以皇帝为代表的一统天下。面对统治者的腐朽没落和破碎的山河,面对外来侵略势力和人民遭受的苦难,古代爱国主义者不惜以身家性命报效国家,来获取个人的功名利禄。沿着古代爱国主义者的足迹,我们可以看到岳飞的“三十功名尘与土”,陆游的“当年万里觅封侯”“千年史策耻无名”,辛弃疾的“赢得生前身后名”“志士虚有少壮年”。

——摘编自顾杰善《中国古代的爱国主义》

材料二   18992月,梁启超发表《爱国论》,认为“爱国心之薄弱,实为积弱之最大根源”,欲唤起国人的爱国心以救国家,反对专制君权而兴民权,指出:“国者何?积民而成也。国政者何?民自治其事也。爱国者何?民自爱其身也。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为君相者而务压民之权,是之谓自弃其国;为民者而不务各伸其权,是之谓自弃其身。故言爱国,必自兴民权始。”该文也是近代论爱国的第一篇文章。梁启超在文中强调,爱国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伦理。他说:“国家为近世史新产”,“夫国家者,一国人之公产也”,它与被专制君主视为一人私产的传统国家已是不可同日而语。

——摘编自郑师渠《梁启超的爱国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爱国主义思想的特点及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爱国主义思想与中国古代相比的不同之处,并简析其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图书馆是社会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对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图书馆,是以“馆阁”形态存在的文化设施。宋代的图书馆有多种类型,如官府图书馆、书院图书馆、私家图书馆。宋太宗认为,“教化之本,治乱之源,无书籍何以取法。”宋朝中央政府多次搜集天如图书,藏之馆阁,为皇帝宗室、名士重臣所用。馆阁属“秘书省”统辖,职员“必试而后命”。书院藏书主要供书院生徒使用,内设“管干”,对生徒借书进行规范管理。私家藏书较前代更加普遍,收集、保存了大量珍贵文献。宋以前,馆阁藏书重藏轻用;宋代书籍流通之风日盛,官府藏书甚至建立了图书流通制度。伴随着藏书日渐丰富,购书、藏书、书目目录等图书馆学研究著作不断涌现。宋代成为中国古代馆阁建设成就极其辉煌的时代。

——摘编自葛光禹成明《宋代图书馆事业发展初探》等

材料二   1850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公共图书馆法,开启了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序幕。该法规定,公共图书的设立,(需在居民人数超过1万的市镇且需经纳税人投票同意)1855年,公共图书馆的设立点延伸至偏远农村。1893年,地方政府拥有了公共图书馆设立的决定权,读者在性别、身份等方面的限制被逐步消除。)以英国为开端,德国、法国等国纷纷兴起建立公共图书馆运动。公共图书馆开展讲座、展览等形式多样的服务,同时还设有台球室、棋艺中心、咖啡屋等娱乐设施,使民众有益地度过闲暇时间,避免赌博、酗酒等行为发生。到20世纪初,欧洲普遍建立起公共图书馆体系。

——编自梁跃天《近代欧洲公共图书馆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馆阁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后期英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生的变化,简评20世纪初欧洲公共图书馆体系的建立。
2020-06-16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工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现代化进程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不可避免。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在炮火中逐渐清醒并深刻反思自己的文化。第一次在鸦片战争后,主要围绕“中体西用”论进行;第二次在甲午战败以后,宣扬“西体中源”;从民国初年到五四运动前夕,第三次文化反省的“西体西用”论,最终陷入了民族虚无主义的泥潭,但也刺激了现代化探索方向的转变;开端于1928年的文化反省则因规模不大,后又爆发了华北事变,人们的注意力转移而就此结束。

——摘编自李晓语《钱析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材料二   约翰·密尔说,英国人“生而自由”。这指引着英国把抗拒王权、限制王权看做是“自由”的传统,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英国人极为尊崇经验的理性思维使他们追求政治的实际内容而并非形式。他们实行宗教宽容政策,推动了纺织业的近代化和经济的自由化。但英国尊崇传统的风尚也阻碍了后期的革新。如钱乘旦所言。“一个民族往往容易在前进的道路上战胜迎面扑来的艰难险阻,但要战胜自己创造出来的成绩和荣耀却相对困难。”

——摘编自吕文辉《浅析英国传统文化对其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国人不断反思传统文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并说明近代中、英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取向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2019-12-16更新 | 109次组卷 | 20卷引用:陕西长安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古代基层社会在秦汉时期已形成“官、绅、民”三种力量格局。传统中国社会的乡绅是国家权力体系与社会宗法制度相互联系的中枢,是乡村社会的建设者,自觉塑造乡村风俗和承担维持社会治安的责任。

一方面,“家国同构”式的、“国家渗透社会”的古代社会形态形成了自上而下等级分明的两种力量,即官僚制与乡土秩序。乡绅之治是国家权力在地方的延伸,中国古代的读书人通过察举、科举等方式将文化权力转变为政治权力。乡绅之治所代表的国家权力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这种文化权力政治化的结果,是附属于专制王权阶层的。另一方面,乡绅之治也是乡村平衡国家权力无限渗透的天然屏障。社会中如果没有同国家权力抗衡的自治组织或团体,国家就会通过层层官僚机构将偏离于公共利益的强权意愿直接贯穿到社会底层。中国古代乡绅,尤其是本籍乡绅,相近的血缘关系与地缘关系使其带有强烈的情感和身份认同,成为中国传统乡村社会公共权力的主导者。

——摘编自秦德君、毛光霞《中国古代“乡绅之治”:治理逻辑与现代意蕴》

材料二   英国乡绅的产生得益于为加强王权、巩固中央集权进行的封建制改革。国王启用乡绅治理地方的目的是强化王权,乡绅与国王、大贵族之间均存在依附关系,但在执行王室政策、法令的同时,自身利益与地方利益使得乡绅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形成“乡绅自治”。这是英国传统地方自治的体现,也是近现代英国地方自治的基础。乡绅对地方治理的影响主要通过担任治安法官来实现,治安、刑事司法、税收等体制都因治安法官权力的逐渐增大而被纳入其中。由于乡绅是治安法官的主体,担任治安法官成为乡绅发挥地方影响最佳途径,而治安委员会更是乡绅群体议事、处理地方事务的自治机构。长期以来,乡绅占据议会下院的主体,下院是乡绅获得国家政治话语权、维护自身与地方利益的主要阵地。经过英国19世纪的宪政改革,乡绅在政治上的影响逐渐衰落,但并非被彻底“消灭”,更多的乡绅在英国工商业资本主义发展中转变身份。

——摘编自顾荣新《英国乡绅与英国宪政关系简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乡绅之治”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乡绅政治的演变趋势。综合上述材料简析中英两国乡绅之治的共同作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之际,我国和欧洲的文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形成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在这次交流中,天主教传教士尤其是耶稣会士充当了桥梁和纽带。一方面,为了传教的需要,他们将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传入中国,使中国知识界对“西学”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他们又通过传递书信和翻译中国典籍等方式,把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介绍给欧洲,使欧洲出现了“中国热”。

——摘编自林延清《试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分期、特点和历史作用》

材料二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是当时欧洲最关心中国的哲学家,而且他和来华传教士有着直接接触和联系,他写了《论尊孔民俗》的重要文献,晚年还写下了其哲学生涯中关于中国研究的最重要文献《中国自然神学论》。从思想而言,中国思想在两个关键点上是和莱布尼茨契合的;其一,他对宋明理学的理解基本是正确的,尽管他并没有很好的看到宋明理学中“理”这一观念的伦理和本体之间的复杂关系,但他看到理的本体性和自己的“单子论”的相似一面;其二,他从孔子的哲学中看到自己“自然神论”的东方版本。……柏应理的《中国哲学家孔子》一书中的中国纪年,在欧洲出版后引起了思想的轰动,中国的这些纪年彻底动摇了中世纪的基督教纪年。《风俗论》是伏尔泰的一部重要著作,在这部著作中,伏尔泰第一次把整个中国文明史纳入世界文化史之中,从而打破了以欧洲史的“欧洲中心主义”的史学观。如果中国的历史纪年是真实的,基督教的纪年就是假的,梵蒂冈就是在骗人,欧洲的历史也就是一部谎言的历史。

——摘编自张西平《18世纪的“中国热”告诉我们什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中外文化交流之以前的新变化,并分析出现新变化的社会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以来,近代西方文明与华夏文明的撞击给中国、西方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先进知识分子对待西方文明的共同点,并谈谈你对启蒙运动时期“中国热”的看法。
9 . 近代以来,中学与西学不断碰撞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伏尔泰认为人类文明、科技的发展史都是从中国肇始,而且长期遥遥领先。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通过对中国思想和政治的赞美,表示了反对神权统治下的欧洲君主政治的残暴统治,而把一个具有崇高理性、合于道德的政治制度作为理想目标。

——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   革命与改良两派都取法于西方,向西方学习。卢梭、孟德斯鸠等英雄形象,成为两派人汲取思想和战斗激情的共同来源。自维新运动起,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怀忧国忧时之思,为中国寻找出路,成为最自觉的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而后革命派以一往直前之气推翻了清王朝,产生了中华民国。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以新文化运动为标志,利用西方现代文化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批判与解构深入到核心层面,荡涤了几千年来的封建礼教、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此后中国文化发展演进的主旋律则是要寻求中国文化的现代重建。

——李翔海《新文化运动:中国文化发展的新起点》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伏尔泰认为“中国科技遥遥领先”,试举两例科技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伏尔泰推崇中国文明对欧洲思想和政治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革命与改良两派”所汲取的伏尔泰和孟德斯鸠的主要政治学说。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维新运动在思想领域“承担时代使命”发挥的作用。
(3)据材料三,指出新文化运动“利用西方现代文化”的主要思想。分析新文化运动“批判中国传统文化”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中学与西学碰撞的认识。
10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的成立为妇女参政事业建立了优越的制度。《共同纲领》中首先订明妇女在政治上拥有与男子相同的权利。1953年2月11日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22次会议通过并公布的《选举法》规定“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是我国妇女第一次获得有选举法保障的选举权。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再次重申了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材料二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1)概括材料一中新中国初期提高妇女地位的途径。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实现“民治”的表现。
(3)综合两则材料,概括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