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不同文明与文化相遇的时候,其中某一种处在发展较高阶段的文明与文化,可能对另一种文化呈现倾斜式的‘文化出超’。”与这一论述相符的是
A.古埃及雕刻对古希腊雕刻艺术的借鉴
B.新罗效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
C.奥斯曼帝国把印度教改造成国教
D.日本效法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 . 阅读如表内容,据此可知
帝国秦王朝罗马帝国印加帝国
统治方式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度
郡县制度
元首制
行省制
国王
四大政区
A.三大古代文明具有一定渊源B.人类文明进程具有同一性
C.集权政治是古代世界普遍选择D.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
2021-11-19更新 | 821次组卷 | 26卷引用:河北保定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
3 . 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几代中国人的中国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到了19世纪遇着空前未有的变局。在19世纪以前,与中华民族竞争的都是文化和基本势力不及中国的外族。到了19世纪,与中国抗衡的是几个科学、机械及民族主义立国的列强。我们在道光年间受了重大的打击,但仍旧不觉悟,不承认国家及民族的危险。直到受了英法联军及太平天国的痛苦,然后有同治初年由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这个运动就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的方案。甲午以后,康有为所领导的变法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救国救民第二个方案。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说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等到自强、变法、反动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即大力倡导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新时期,均根据不同时代与社会的发展,不断推动民族精神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精神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进步与升华,培育出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精神、社会主义建设创业精神和新时期改革创新精神为代表的新民族精神。

——摘编自俞祖华《民族精神提振与中华民族复兴》


(1)据材料一,概括其中主要的“救国救民的方案”,并归纳这些方案体现的共同时代主题。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民族精神”的核心和动力。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民族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典型表现。
2021-03-12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在世界历史上,5—15世纪一般被称为“中古时期”。在欧洲,西欧出现了封建社会,东欧拜占庭一度强大;在亚洲,突厥人建立了德里苏丹国,日本“大化改新”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在西非,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国先后兴起;在中南美洲,印第安人创造了玛雅、阿兹特克和印加文明。这表明世界各区域文明
A.具有多元面貌B.完全没有联系
C.不存在阶级斗争D.宗教信仰相同
2020-08-18更新 | 396次组卷 | 30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新中国成立,逐渐构建起新的法律体系,保障人民权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旧中国法律体系构成比较

材料二 新中国的成立为妇女参政事业建立了优越的制度。《共同纲领》中首先订明妇女在政治上拥有与男子相同的权利。1953年2月1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22次会议通过并公布的《选举法》规定“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是我国妇女第一次获得有选举法保障的选举权。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再次重申了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法制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后提高妇女地位的方式和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019-12-26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中国梦”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据此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下列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B.天朝惊梦---自强梦碎---专制梦醒---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C.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富强梦启航---建国梦成
D.天朝惊梦---富强梦启航---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
2019-05-02更新 | 401次组卷 | 72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中国共产党走过90多年的历程,其间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两次飞跃,第一次是毛泽东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第二次是邓小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这两次飞跃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A.民族、民权
B.民权、民生
C.民族、民生
D.富国、强国
2019-02-07更新 | 170次组卷 | 25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有学者认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百日维新模式——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
B.孙中山模式——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
C.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
D.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
2019-01-28更新 | 166次组卷 | 53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神舟飞船遨游太空时的搭载物中有10克泥土。这10克泥土中有1克来自台湾,象征国家的和平统一;9克来自郑和的家乡。根据相关史实可知其寓意可能是
A.向世界表明中国要走和平崛起之路
B.要重振郑和时代的海上雄风
C.纪念郑和为航天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D.表明21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
2019-01-22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河北省张家口市八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10 . 前不久,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于我国目前主要矛盾做出了新的判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也曾对我国当时的主要矛盾做出了分析,对二者的看法符合史实的是
A.都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有益探索
B.八大分析造成此后经济建设的冒进
C.都是根据具体国情做出的正确分析
D.生产力发展促使生产关系发生质变
2018-11-15更新 | 712次组卷 | 23卷引用:河北省正定县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