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1258年蒙古南侵,南宋财政亏空加大,政府滥发纸币导致通胀恶化。为解决以上问题贾似道推行公田法(低价购买民间尤其官员手中超限的部分土地),结果激起民怨,加剧恶性通胀循环。1262年面对拜占庭帝国的军事进攻,为解决财政压力,威尼斯授权政府发行国债(以税收作为定期利息),被称为13世纪最伟大的金融创新。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战争催生了金融创新B.反映农耕文明和商业文明的差异
C.政府垄断破坏金融秩序D.金融稳定是政权巩固的重要因素
2 . 近代中国的救亡与启蒙

材料   1840年以后,救亡以实现民族独立、启蒙以实现人民解放成为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中国救亡型的民主启蒙引发哪种力量的觉醒,哪种相对应的民主救亡方案就会先拿来救亡。经世致用和中体西用的救亡策略虽然不可能突破君主专制体制,但它们却不经意地点燃了现代科技意识、世界意识、救亡意识的启蒙星火……五四运动前,改良派的君主立宪方案、革命派的民主共和方案相继失败,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民主启蒙偏离中国救亡道路的必然结果……新文化运动推动资产阶级的民主启蒙达到高峰。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资本主义的文化启蒙产生了保留和转向,马克思主义逐渐成长为民主启蒙的指导思想。

——改编自刘永春《近代中国救亡与启蒙中的民主问题研究》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解读中国近代前期的启蒙之路。
2021-08-03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1925~1926年,周恩来担任广东革命根据地东江各属行政委员,期间开创了妇女代表参加管理地方政权的先例,并结合斗争实际和工作实际,运用多种形式,教育培养了一批思想觉悟高、工作能力强的妇女干部。对此解读I正确的是
A.妇女是反帝反封建的先锋B.男女平等在广东率先实现
C.国民革命促进了妇女解放D.第二次国共合作取得实效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思想史的黄金时代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得益于此时丰厚的文化积累,在沉积和发酵了两千多年后,内部的压力已经足够大,加上适当的外部条件,就出现了春秋战国时的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

——摘编自王磊《一个黄金时代的形成与终结——对战国百家争鸣现象的一种解读》

材料二   文艺复兴是对中世纪世俗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当然,在新的历史语境中,它更突出了新兴资产阶级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超越精神。登上历史舞台的资产阶级迫切渴望一种能够表达他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新文化,以便同仍然占统治地位的神本主义意识形态相抗衡。而古典文化中理性主义和人文主义的优秀传统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学者张椿年指出“文艺复兴的产生不能脱离中世纪在各个领域内所取得的成就,当然它并不是这些方面简单的数的增长,而是有了质的变化。”

——摘编自[英]丹尼斯·哈伊《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

材料三   近代以来,欧洲与中国间文化交流打破了平等均衡、长短互补的格局,文化交流变成了作为落后一方的中国向作为先进一方的欧洲学习的进程。从一开始就是在欧洲列强对中国侵略和中国反侵略这样尖锐的政治背景下进行的。就中国方面而言,就不简单是一般意义上的落后向先进学习,而是为着寻求解决中国政治危机,救亡图存而向对手学习。随着对于救国方案探讨的深入,中国的仁人志士们对于欧洲文化的注意力,渐渐便转移到了探讨如何对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制度、经济构成进行改造上。

——摘编自丁伟志《近代中国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的“内部压力”与“外部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历史条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93年,新西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妇女获得选举权的国家。下图反映了20世纪上半期妇女拥有选举权的主要国家及其获取时间。

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①世界各国的民主化进程呈现出不平衡性
②欧洲妇女与男子同步获得相应政治权利
③法国《人权宣言》规定妇女享有选举权
④妇女获得选举权进一步完善了民主制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9-05-12更新 | 86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五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中国近代,有人认为,《尚书》中的“民为邦本”具有现代“民约”思想的精髓,将墨子的“兼爱”与西方的“博爱”划等号,甚至表示黄宗羲的学说思想与卢氏(指卢梭)相同。

中国西方
《孟子·尽心章句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马基雅维利《君主论》:“如果人民心怀不满,君主是永远得不到安全的……拥有堡垒不如不受人民的憎恨来得更安全。”
贾谊《新书·大政》:“民者,万事之本。”洛克《政府论》:“(统治者)如果他的命令和行动不以保护他的人民的财产而以满足自己的野心和任何其他不正当的欲望为目的,那就是暴政。”
朱熹《四书集注》:“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私有故也……天下之务,莫不大于恤民。”卢梭《民约论》:“行政权力的受任者绝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撤换他们。”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人也。”康德《道德的形而上学基础》:“要这样行动,无论是对你自己或对别人,在任何情况下把人当作目的,决不只是当作工具。”


解读材料,结合中外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019-01-29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四川省攀枝花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7 . 服饰文化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象征,反映时代风貌,折射时代变迁。

材料一

①鲜卑拓跋部于公元258年迁居到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后建立代政权,398年迁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


(1)依据材料概括北魏时期服饰文化发展趋势,从史料角度分析北魏墓葬出土文物的价值。

材料二   中世纪意大利女性的基本服饰为长筒型衣裙,头戴长到膝盖的面纱或头巾,外罩长及脚踝的斗篷。14到16世纪,服装成为身份和地位的显现,新兴中产阶级渴望像贵族一样炫耀他们的财富。妇女争奇斗艳,男子不拘礼节。服装式样变化,衣料品种增多。东方服饰中的装饰和纽扣被欧洲人吸收,男人外套上排一列纽扣或宝石,甚至内衣纽扣也用宝石装饰。


(2)依据材料概括14-16世纪意大利服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说明原因。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封闭已久的国门再次开启,源自西方的喇叭裤成为人们展示自我改变的重要方式,如一阵旋风传遍神州大地。喇叭裤的流行对中国服饰文化影响深远,从此中国开始采用A字形服装轮廓,青年男女开始崇尚西方人的体型,身材高挑成为当时人们择偶的重要标准。20世纪90年代人们的头脑更加开放,开始从80年代的盲目追风当中解脱出来,变得更加理性和成熟。多样化和个性化成为这一时期的主题,冲击着中国人的心灵,培养着中国人对新事物的接纳力,显示着人们明亮乐观的气息。21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力增强,中国服装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一部分人不再满足服装的实用功能,转而追求服饰的舒适性和时尚美。与此同时,中式服装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国际场合。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中国女孩身穿的中式旗袍点燃了旗袍复苏的火焰。2008年“青花瓷”系列服装成为北京奥运会服饰的主角,很好地诠释了典雅的中国服饰文化。

——摘编自吴志明《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服饰文化的嬗变》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解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饰文化的发展历程。
(提取信息充分、解释分析合理、总结归纳准确)
2019-01-29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北京市丰台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