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她”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发明的女性新代词,中国首份妇女画报《解放画报》于1921年7月第13期以后,启用“她”字指代女性和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解放画报》第12期(1921年),描绘了一女子被大秤碇压住,动弹不得,秤砣上写着四个字“男统主义”。

图2《解放画报》第15期(1921年),描绘了一女子被锁链捆绑在刻有“经济”二字的石柱上,她一旁放置了写有"实学”和“职业"的斧头。其题词为:“打器在她旁边,一味的不用,难道不要解脱这束缚么?”

图3《解放画报》第17期(1921年),其题词为:“她受过四千多年束缚,已经半身麻木。现在有人扶着她走,总该起来活动了。”不仅以女性指代祖国,且以女性来搀扶她醒来活动。

——摘编自黄兴涛《“她”字的文化史》


结合时代背景,对三幅漫画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加以解读。
2 . 仔细观察右图,这是一幅政治讽刺漫画。该漫画的主题适合用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
A.19世纪中后期的“洋务运动”
B.19世纪末的“戊戌变法”
C.20世纪初清政府的“新政”
D.20世纪初清政府的“立宪”
2010-10-09更新 | 88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
3 . 1911 年,革命党人创办的《神州日报》刊登了一组漫画,画中老虎指代中国,人物指代西方国家。画名分别为“康乾时之中国”“咸(丰)同(治)时之中国”“现在之中国”“将来之中国”。其中表现出作者对“将来之中国”命运深切担忧的画是
A.①B.②C.③D.④
2020-12-26更新 | 361次组卷 | 7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1911年,革命党人创办的《神州日报》刊登了一组漫画,表现出对中国未来命运的深切担忧。画中的老虎代表中国,人物代表西方国家。四幅画名为“康乾时之中国”“咸(丰)同(治)时之中国”“现在之中国”和“将来之中国”。下列四幅画的序号与上述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A.③①②④B.②④①③C.③②④①D.③④②①
2020-10-05更新 | 3784次组卷 | 29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濮阳职业技术学院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测试(二)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是1958年的一幅年画,《办好托儿所,解放妇女劳动力》(作者:黄胄。画中字:办好托儿所解放妇女劳动力。托儿所,朋友多,妈妈去生产,阿姨照顾我。)该漫画反映了
A.新中国幼儿教育取得了重大进展
B.妇女成为国家建设主要力量
C.新中国妇女地位的提高
D.新中国经济建设成果超英赶美
2019-01-09更新 | 52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会同县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中国近代之初,仍然遗留着传统而丰富的古代儿童观,譬如“男璋女瓦”、“男左女右”、男尊女单”“男不言内、女不言外”等。在络绎不绝的出洋考察之后,国人才发现西方近代社会则是“男女并重”、“强迫教育”、“生子女皆报官”“国中男女皆入学”等。民国以后,中国社会开始进入一个“发现儿童”、“解放儿童”时代。

——摘编自陆克俭《发现与解放——中国近代儿童观研究》

材料二近代以前,把儿童视为双亲所有物,以及中世纪以来贯穿基督教的“原罪说”依然占据主动地位,体罚、鞭挞的教育习俗依然存在。此后英国洛克在《教育漫画》中倡导“白板说”,声称儿童的心灵“好比一张白纸,后天的一切观念都是经验在心更上刻下的痕迹”;卢梭则在《爱弥儿》中提出“尊重儿童、尊重儿童期的价值,让儿童按自然的进程去发展,实现了儿童观历史上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工业革命以来,各国政府纷纷立法并颁布措施,建立各级学校、博物馆、公园等,动实推动儿童的健康发展

——摘编自杨佳,周红安、杨汉麟《西方儿童观的历史演进》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中国及西方儿童观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近代中西方儿童观发展出现重大变革的相似背景及主要影响。

7 . 图1所示是17世纪中期开始流行于英国、法国和荷兰等地的一种叫Banyans的晨衣。这种晨衣裁剪宽松,具有日本和服的风格,但其名字来自印度。印度南部的纺织工人为了迎合法国贵族的消费市场,使用了法国的图案,为了使服装有质感,还采用了抛光工艺。这说明(       
   
A.文明交流的被动性特征B.文明之间互相影响和借鉴
C.文化发展的同质化趋势D.印度棉纺织技术领先世界
8 . 【文化交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世纪末至18世纪,欧洲出现了大量介绍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的著作和译作,作者和译者大都是在中国传教的传教士。儒家的道德标准推崇强烈的自律意识,即自己希望实现的目标也要帮助别人实现,而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别人。基督教特别是新教同样重视对言行准则的规范,其教义强调克制欲望、努力工作、勤俭节约,通过今世的善功来彰显上帝的恩泽,进而成为上帝的选民,最终得到拯救。欧洲当时处于封建君主专政和宗教神学统治时期,一些有识之士和思想家从儒家学说中看到了曙光,希望借用儒家思想和理念来解决时政的弊端,推行自己的主张和理想。

——摘编自王倩《启蒙时期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和影响》

材料二明清之际,《崇祯历书》的编纂和应用,《几何原本》的引进,以及全国大地图的测绘等标志性成果,开启了天文学、数学和地图测绘学等学科向近代科学的转变。尤其是西学重实验、重应用、重理性思维的特点,给中国知识界以深刻的启迪,开始了向经世致用思想方法的转变。而西方先进科学文化的传入,使中国知识界产生极大的震动,中国并非是世界的中心,在中国之外,世界上还存在许多国家;同时,也并非只有中华文化高明,西方科学文化也有不少地方值得中国学习。

——摘编自林延清《试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分期、特点和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家思想西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比较两图,提取欧盟东扩和中国西部大开发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从图片中提取2个或2个以上的相似或差异性信息,并予以说明。)
2022-01-22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民族国家观念逐渐形成并发展,其实践活动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时段民族国家观念的演进及其实践
19世纪4050年代◎传统“天下观”开始动摇:林则徐具有了朴素的民族意识和近代国家主权观念,打破了中国是世界中心的神话;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强调这是中国发展的“根本之图”。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代表人物提出“中体西用”,并主办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为中国走上近代化发展之路做了铺垫。
◎郑观应等早期维新派在爱国基础上“究泰西政治实业之学”,主张建立民主政治。
19世纪末20世纪初◎康有为提出在中国建立起一个近代化民族国家。
◎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概念,并形成了“国家”取代“天下”“民族国家”替代“封建王朝”的近代民族国家观,以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为目标的戊戌变法运动成为中国政治近代化的里程碑。
20世纪初◎孙中山完整提出了建设民族国家、国民国家和社会国家的思想。因辛亥革命而建立起来的中华民国是拥有独立主权民族国家的雏形,开启了近代以来建设中国民族国家的进程。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及其国家学说与中国实际结合,经过国民革命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使民族国家最终实现了独立自主。

       ——据陈艳《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观念研究》等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从选择以下论题中一个或自拟论题展开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只列论题不阐述不得分。)
论题一:挽救民族危亡是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观念的核心。
论题二: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
论题三: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发展与中华民族反抗西方列强侵略的斗争紧密相连。
论题四:甲午战争和近代中国民族意识觉醒。
(要求:联系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史实,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字迹清晰。)
2020-12-21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高考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