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1 . 不同时期的历史教育反映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与历史观念。阅读下表中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以来中学历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

序号名称颁行时间基本内容(摘要整理)

材料1
《奏定中学堂章程》1903年国史“当专举历代帝王之大事、陈述本朝列圣之善政德泽、暨中国百年以内之大事,次则讲古今忠良贤哲之事迹”。外国史当“示以今日西方东侵危局”,“注意发明实事之关系,辨文化之由来,使得省悟强弱兴亡之故,以振发国民之志气”。

材料2
《中学校课程标准》1913年侧重“民族之进化、社会之变迁、邦国之盛衰,尤宜注意于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本国历史授以历代政治文化递演之现象与重要事迹”。

材料3
《高级中学世界近现代史教学大纲(草案)》1956年“学生认识资本主义必然死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发展规律”。“向共产主义迈进的苏联是人类解放道路上的灯塔”。“美国是战后世界上新的反动的侵略的中心”。

材料4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2003年“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


(1)根据材料1,概括当时国史教学的核心宗旨。归纳当时外国史教学中注重培养什么意识,结合背景说明当时强调培养这种意识的主要原因。
(2)材料2特别注重对“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的学习,其教育意义何在?结合史实分析这种教育对历史发展的潜在影响。
(3)材料3与材料4在世界史教学的目标上有何差异?结合中国当时的外部环境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